
华林镇农户在“稻药轮作”基地精心劳作。
熊梦琳 程煜莹 文/摄
近年来,庐山市华林镇以虎口冲村、桥北村为试点,整合资源、对接市场、科技赋能,创新实施“稻药轮作”模式,实现“粮药双收”的喜人局面。
该镇整合连片耕地一万亩,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田,配套建设暗渠灌溉系统,有效破解灌溉与道路安全隐患;实施土壤改良措施,使土壤关键指标达到夏枯草高产优质需求,同时保障与轮作作物的土壤适应性;此外,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基地务工及分红实现多元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真正激活了土地生产力。
在产教融合方面,该镇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九江学院组建“博士服务站”,攻克种质资源筛选、抗病基因挖掘等核心课题,制定《夏枯草标准化种植规程》等3项地方标准,为轮作提供技术支撑;推广无人机播种、剪球机采收等30台自动化设备,提升生产效能,亩均人工成本降低40%,产能标准化率达90%以上。
为实现村企“双赢”、保障收益稳定的目标,该镇投入314万元建设1500平方米中药材加工仓储中心,推行“种植—加工—存储”全流程自动化,并与广药集团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保障销路,稳定价格。其中:夏枯草收购价稳定在8~10元/公斤,年销售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目前,该镇“稻药轮作”模式在两个试点村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一田双收”,水稻亩产450公斤、夏枯草亩产300公斤,综合产值达6000元/亩,较单季稻收益翻番。全镇万亩农田复种指数从100%提升至180%,土地闲置期缩短至30天以内,年新增粮食450吨、中药材3000吨。通过合作社组织300余户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200余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