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汇聚神奇力量 2025年07月10日

  ■ 李伟明

  周末,在赣州文化馆参加了一个特殊的读书分享会。与会人员,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情怀而走在一起。读书活动的主角,是一位叫唐茂祥的老先生,大多数人在此之前不仅不认识他,甚至连他的名字也没有听过。但他在写作上的精神,却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老人77岁高龄——当然,这并不算什么稀奇事,比他年纪更长的写作者也不乏其人。他的特殊在于,早在25年前,就不幸患了鼻咽癌,而近些年,病情使他既不能说,又不能听。在会场,他的鼻腔还插着管子,只能以表情或纸笔与大家交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陆续写下了三部长篇小说,逾百万字,尤其是最新的一部《大河上下》,更是主要在病床上完成。

  一个70多岁的老人动笔写长篇作品,已够让人惊奇,而以唐茂祥先生这种身体状况,能达到如此可观的写作数量,就更让人惊叹了。这种精神,如果不是对文学爱得深沉,爱得炽热,那真是不可想象的。这些文字,也最能证明老人对文学的那份真爱。

  在老人身上,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文字汇聚成的神奇力量,让他“以梦为马,书写传奇”。很多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虽然也自称对写作有兴趣,但总是以种种借口不肯多动笔——哪怕是工作上有需要,也缺乏勇于吃苦的毅力。面对这么一个特殊的榜样,一切借口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这里,我们看到,文学是许多人蛰伏在心底的追求。就像武侠小说中常有名不见经传的高人突然现身,文学领域也不乏这种情景。民间从来不乏写作高手。有的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旦埋藏在他心里的那颗种子被激活,就一发不可收拾,认真的态度常常超过许多专业作家。这些年来,时常听说某个地方突然冒出一个功力不浅的写作者,有年轻的,也有年纪稍大的。唐茂祥先生就是这种情况,他本非文坛中人,一辈子干的工作和文学毫无关系。而更多的人,则可能只是有这种想法,或者也写了一些东西,但未必有机会呈现给外人共赏。我也经常听到一些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人冷不丁地说,想把某某事情写下来,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有这么多默默无闻的追求者,这也是文学之幸。文学因此魅力常在,青春永驻。

  在这里,我们看到,写作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唐茂祥先生面对健康的困扰,最终战胜了病魔的挑战,拿出了沉甸甸的成果,靠的就是精神上的力量。长篇小说耗时耗力,一般的写手可不敢轻易尝试,而他已悄然完成了三部,可以说很多专业作家也没有写过。如果不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位癌症患者,哪敢考虑干这种高难度的事?这种力量是神秘的,不可抗拒的,一旦迸发,威力无穷。人就怕失去兴趣,失去追求,失去激情,在困境中让精神世界垮塌下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面对的坎坷也许是无常的,但如果有坚毅的精神作支撑,便能将一切不利因素皆付笑谈中。对一个有文学情结的病患来说,以写作为精神支柱,就等于仿佛找到了治病的灵丹妙药。

  在这里,我们看到,文字或将拓展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写作者,文字铸就了他们的灵魂,文字传递着他们的体温。好作品能够经受起时间的检验,让它承载的内涵流传久远。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作者应当善待自己的文字,它是甘苦的历程,是思考的印记,是存在的证明。这也是文字最大的意义。不管我们写得怎么样,只要写出来了,就是值得欣慰的。哪怕是它们最终未能实现“不朽”,但只要写过,便实现了表达,收获了愉悦。不读书的人,哪怕物质上过得再豪奢,也只能简简单单活过一辈子,其生命在本质上是单薄的。读书的人,可以抵达千年万载的世界,活出万紫千红的精彩。写作更是如此,可以穿越千万重时空,演绎千百种人生。在这种愉悦与共情之中,写作者的生命因此丰富、绵长、厚重、立体。

  拥抱文字是人生最美好的体验。在这位老人身上,我们再次见证到,写作让人藐视苦难,淡忘病痛。写作让人热爱生活,日益自信。写作可能创造奇迹,实现梦想。写作,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