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讯(何琴 吴圆生)你听说过“银发车间”吗?位于修水县四都镇“归雁”服装产业园内的鸿坤服饰有限公司,就有这样一个30多人的车间,工人平均年龄65岁,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输年轻人。
走进修水县鸿坤服饰有限公司的“银发车间”,内裤生产流水线上的大叔、大妈们正在忙碌地进行着裁剪、缝制、熨烫、印花、包装等工序,他们正在赶制一批来自尼日利亚的订单,机器轰鸣中夹杂着笑声,大家都干劲十足。这群超过60岁的工人,虽然都是满头白发,手上的活却做得认真又仔细。
“我跟我老婆两个人加起来140岁了,我们俩都在这里上班。”来自四都镇大坪村的余于龙、熊启牡夫妻都70岁了,老两口精神头很好,手脚也麻利,家里农活也不多,便入职了“银发车间”。考虑到两位老人年纪较大,企业负责人给他们安排了相对轻松的印花工作。
“这个厂生意不错,我们两个人一个月下来有1万块钱左右的收入。”说到工资,余于龙乐得合不拢嘴。
车间里的工作都是计件核算的,多做多得,偶尔家里有事或者有农活,工人们可以提前向车间负责人请假,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大家既能完成工作又可以照顾到家庭。
“这个车间里的大部分都是镇里、村里的老人,要照顾孙子和家庭,我们都灵活给他们安排工作时间,让他们工作起来没有压力。”车间负责人陈坤连说道。
这家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内衣裤,采用机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流水线作业,工作强度相对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随着我们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劳动力也不断增加,了解到镇里村里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这些老人时间比较自由,身体状况较好,他们也很想在家门口赚到一份工资,我们就成立了这样一个‘银发车间’,目前有30多名60岁以上的工人。”企业负责人王参贵介绍说。
通过试用观察,王参贵发现老人们工作都非常认真负责,做出来的产品品质都有保障,这个“银发车间”便一直沿用了下来,车间里的老人工龄大都在三年以上,业务熟练,工作效率高。
67岁的王参兰是“银发车间”的“老工人”,几年前为了赚点零花钱,成为“银发车间”的一员,这一干就是五年。说起在这里的工作,她很是满意:“做了好多年,做得比较熟练,也很开心,每个月还有假期,就一直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