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柴桑区创新机制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刘桥

  柴桑区讯(刘桥)近年来,柴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面对以往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建设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可能带来的监管难题,柴桑区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型。该区推行“乡镇一级法人”模式,明确乡镇作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建设与管护,区农业农村局则转型为全区项目的设计与监理牵头单位,实现监管分离。同时,选取党组织强、集体经济好、积极性高的村庄开展“村级自建”试点,由村委会自主实施项目,有效提升了基层参与度,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破解“重建轻管”难题,该区还创新引入保险机制,整合全区管护资金统一投保,使农户和经营主体能够通过保险理赔快速获得工程维修资金。

  在推进过程中,柴桑区始终坚持“六民”原则,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项目选址规划严格执行“三议一公开”,通过“三进三出”工作确保规划科学、符合民愿。工程施工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促进农民增收。实施监督则依靠由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群众监督理事会,全程参与质量监督和矛盾协调。在竣工验收环节,实行乡镇组织、多方联验的机制,广泛听取民声,提升透明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显著提升,土地流转租金平均每亩提高约150元,水稻亩均增产约100公斤,直接增加了农民收益。在长效管护上,构建了“区总责、乡镇监管、村主体”的三级体系,并结合保险试点与数字技术,实现管护的专业化与智能化。

  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柴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与效益显著提升,荣获2023年度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二等奖。更为可喜的是,项目推进态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以往的“政府推动”转变为群众主动要求的“我要建”。这一转变得益于乡镇主体权责清晰后协调效率的提高,得益于“三进三出”机制让设计更贴合实际,从而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也得益于“村级自建”等方式减少了环节、缩短了工期,加快了实施进度。柴桑区的创新实践,为持续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2025九江市秋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
激情在这一刻燃烧
图片新闻
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危化安全监管工作提示
水天共蔚蓝
欢歌迎华诞 好汉登高峰
掌声欢呼声不断
九江浔东快速路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图片新闻
柴桑区创新机制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银龄示范霞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