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封坛退鲊”谈廉政环境

  潘雪明

  近期,在东晋名将陶侃的故里——都昌县,47家单位“股长”依次在县级媒体亮相,公开承诺根除机关办事“推、拿、卡、要”等“潜规矩”,与“办事靠人情”划清界限。

  中国是人情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上下级、亲戚朋友、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关系比较融洽,逢事喜欢讲个熟门熟道,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权力领域,就会带来问题,甚至带来严重问题。这不禁让人想起都昌民间流传的一个著名典故——“封坛退鲊”。

  关于这个典故的解读,皆注重于古代教子的典范。湛氏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截发筵宾”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事实上,湛氏伟大之处远不止于贤德,她伟大之处还在于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为儿子陶侃筑牢了家庭的第一道“防腐墙”。

  “人情”本身不可怕,它对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人情”可怕之处在于与利益“联姻”。在《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一书中,多处点明中国“人情社会”的危害性,强调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法治观念,把人情排挤出法律和权力领域。陶侃作为管理渔业的官员,显然不缺鱼。陶侃的下属送“鲊鱼礼品”这个细节一直被世人所忽略。

  家庭是“防腐败”的第一道防线。显然,陶母一下就看到了这坛鲊鱼背后的“隐患”。在当时的背景下,陶侃接收下属的“鲊鱼礼品”,可能算不上“受贿”和“腐败”。但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是“鞭靴不已,必及金玉”的后患。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欣慰的是,陶侃明白了母亲的深意,陶侃后来戎马生涯,官至显位,一生廉洁自律,与早年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封坛退鲊”折射出家庭小环境对官员廉政的影响。事实上,在古代官场上要秉持初心,固守清流着实不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环境才能真正“青莲不染”。

  陆贽为中唐贤相,向以清廉刚正著称,但唐德宗李适对陆贽的清廉自律并不看好。李适认为陆贽这样清廉谨慎,什么馈赠都拒之门外,工作就难以开展。李适的论调,恰恰代表了中唐日益腐败的政治生态环境。

  针对李适的“受亦无伤”论,陆贽强调了自律、榜样的作用。陆贽最可贵的是,他尖锐地指出了社会上存在“以受贿为正常,以拒贿为非理”的反常现象,并呼吁,必须扭转百姓这种反常思维,让大家觉得“不受乃其常理”。

  要让“不受乃其常理”这句话成为现实,成为百姓共识,谈何容易!这需要一个“振聋发聩”的官方“强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不禁让人感叹,时代巨变,阔步朝前。无论是小环境,还是大环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已然形成,中国人民正推动历史的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作者单位:都昌县委宣传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政经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要闻·理论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九江教育
   第07版:魅力乡镇
   第08版:专版
抓机遇崛起开新局 埋头干发展更出彩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做一名有修养的新时代党员干部
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实现路径
从“封坛退鲊”谈廉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