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大九钢:

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欧 青 孙丹亮

  欧 青 孙丹亮

  近年来,辽宁方大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企业宗旨,通过投资兴建现代化产业工厂、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作为辽宁方大集团旗下企业,“十四五”时期,方大九钢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产业帮扶推动山乡巨变

  10月14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秋意渐浓。在东乡族自治县西域行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负责人房甲荣正仔细查看即将发货的工作服产品。这些产品承载着东乡群众致富的希望,即将通过货运汽车发往客户手中。

  六年来,随着方大集团产业帮扶项目在东乡县落地,原本荒凉的黄土坡焕发出勃勃生机。2019年5月,方大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旗下企业投身甘肃省东乡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落地产业项目27个。其中,方大九钢负责落地的包括西域行服饰、美佳雨具、方大通特新材料等5家产业帮扶企业。房甲荣作为首批驻点人员,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每天深入班组与工人打成一片。几年来,他积极组织技能比武和各类培训,帮助许多昔日围着锅台转的东乡妇女,成长为精通技术的现代化产业工人。2020年11月21日,东乡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方大九钢投资的5个帮扶产业均实现长足发展,累计安置就业1658人,员工(满勤)月平均工资不低于3000元,骨干员工月工资最高可达近万元。方大集团落地的27个产业项目,更是累计安置上万人就业,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菜篮子”托起乡村致富梦

  深秋时节,湖口县城山镇团墩村的方大九钢产业帮扶蔬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农妇们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筐筐新鲜蔬菜便堆成了小山。

  “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因品质佳、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基地负责人黄学明介绍,目前每天能产出约1吨蔬菜,预计全年总产量达300吨至400吨,经营性收入可达150余万元。这位皮肤黝黑的“蔬菜大王”身后,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化蔬菜基地。而在2018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分散的抛荒地。

  团墩村原是“十三五”时期的贫困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98人,多数因病因残致贫。2018年,方大九钢与团墩村结对帮扶,投资200万元建设产业基地。村里集中流转农户闲置土地和农田近千亩,实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再将土地流转给项目,盘活土地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助力团墩村于2020年10月实现整村脱贫。

  “十四五”期间,基地在精心管理下实现良好发展。脱贫户和周边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参与务工赚取薪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既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又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成为该村群众致富增收的“金钥匙”。“以前我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基本没有收入。现在好了,土地流转出去了,还能在这里干活,多劳多得,收入稳定,并能照顾家里。”村民杨娇女自蔬菜基地成立以来一直在此工作,是基地工龄最长的员工之一。

  “在方大九钢的前期资金支持下,我们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进种养殖能手,以租赁承包方式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水产养殖。目前,基地大棚蔬菜四季均可产出有机新鲜蔬菜,加上错时养殖的水产,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城山镇团墩村“两委”委员杨建华介绍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方大九钢通过精准实施产业帮扶,在东乡建立起涵盖服饰、材料、食品、雨具等领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团墩村打造出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基地,实现了帮扶点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这些扎根乡土的产业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增收的迫切需求,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生动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乡域
   第08版:专版·公益
在接续奋斗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
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