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一柱小孤山 2024年12月05日

  ■ 谢飞鹏

  长江万里,风光无限,却被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占尽风流,它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吟赞为“长江绝岛、中流砥柱”的小孤山。

  小孤山又称小孤矶,位于安徽省宿松县长江段的江心。“孤”是以其独立不倚而得名,至于小,是为区别江西鄱阳湖的“大孤山”而言的。它直插长江江心,孤峰独峙,有如一柱擎天,在奔流浩荡的长江上,显得格外突兀高耸。

  小孤山扼守长江,据说海潮到了这里后,不会再往上去了,因此它有“海门山”和“海门第一关”的美称。环山而上,奇峰缀着怪石,古木裹着轻云,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忽而接近波涛,忽而悬空托起,令人触眼新奇,举步惊心,仿佛到了神仙福地,它又被人称为“江上蓬莱”。

  小孤山不仅风景优美,地势也非常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以后,各朝各代都在山上设立了烽火台和炮台。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曾在这里一争成败;清朝晚期,彭玉麟的湘军与太平军,曾在这里对垒交锋。因此它又有“安庆门户”和“楚塞吴关”之说。

  小孤山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到这里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时,曾勒有“中流砥柱”于石上。历代以来,吟咏小孤山的诗词文章更是如玉石珠玑,美不胜收。小孤山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小姑嫁彭郎”。相传,小姑是宿松的一位美丽村姑,彭郎是对岸彭泽一位英俊的渔郎。有一天彭郎去打渔,看到正在江边洗衣的小姑。两人一见钟情,结成夫妻,在长江边搭了两间草房住下来。彭郎打鱼,小姑织布,过得恩恩爱爱。他俩把精心积蓄起来的钱,分送给周围的乡亲,受到人们的尊敬夸赞。没想到这事引起了土地神的妒忌,他谎奏玉帝,说他们是为非作歹的妖精。玉帝未问青红皂白,立即传旨天神,将小姑和彭郎强行分禁于长江两岸。小姑和彭郎誓不分离,跳入江中,化成两座小山,即江中的小孤山和对岸的彭郎矶。苏东坡曾作诗云:“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因为这山是小姑所化,当地人又称它小姑山。

  千百年来,小孤山以奇、险、独、孤而著称。从不同角度观看,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是对其最为形象的描绘。小孤山海拔只有七十八米,周围一里许,虽然很小,但上面却奇景荟萃,令人惊赞不绝。从一天门进去,沿着石阶可通山顶。石阶有三百六十五级,取登山一回,度过一年之意。一天门本是一个天然石洞,后人依山就势,傍洞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门,这是上山的必经之道。上完一天门,上面是启秀寺,是山上最大的建筑群,有先月楼、弥陀阁、半边塔等建筑。它们飞檐翘角,朱柱灰瓦,古朴端庄,各具风格。加之又紧依峭壁,面临大江,多处悬空,远远望去,显得极其壮观。明代刘伯温题有一联:“碧汉空中悬古寺,白云堆里响残钟。”由启秀寺向上,到达山顶,有被传为“小姑”梳妆处的梳妆亭,有明嘉靖帝朱厚熜所建的御诗碑,有横跨山顶、令人胆战心惊的天梯等等。

  当然,最为惊险的绝景是半山腰的观涛亭。观涛亭又名半边亭,建在绝壁之上,一半悬空。由于这里峭壁撑天,直立江心,水面极其狭窄,江流回旋澎湃,形成了斗大的盘涡,迳入江底,好像可以直通大海,称之为海眼。在观涛亭观看海眼,让人胆战心惊。南宋诗人、民族英雄谢枋得游览小孤山后题诗赞道: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勇士专场立,危比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虽然脚下波涛汹涌,但小孤山却始终巍然屹立,有着“障川流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的气势。因而我不由想,能在惊涛骇浪中立稳脚跟,当然能成为最为卓绝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