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非遗+”转化路径
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欧阳婷 何彭 程静
  省级非遗传承人陈良曹现场教授孩子们竹编技艺。

  本报讯(欧阳婷 何彭 记者程静 文/摄)近年来,彭泽县积极探索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新路径,让悠久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不久前,彭泽县旅游工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县群众文化服务中心,邀请本土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通过技艺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课堂上,彭泽板龙省级传承人欧阳福旦向学生们讲解彭泽板龙的历史渊源及技艺特点,并进行现场演示,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据了解,本学期以来,彭泽县旅游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体系,开设非遗社团,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态传承”。该校团委书记刘炜炜说:“学校的课程除了板龙,还有高腔戏、竹编等,非遗社团的开设,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让非遗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在彭泽县五柳书院,“竹韵黄梅,非遗传承”主题活动也正在火热进行。30余名儿童及家长齐聚一堂,共同体验黄梅戏与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彭泽县黄梅戏演艺公司的演员们带领孩子们解锁川剧变脸的奥秘,并传授黄梅戏的唱腔技巧,小朋友们亲身体验戏曲艺术的韵味。省级非遗传承人陈良曹还现场教授竹编技艺,孩子们在他的指导下动手编织各类作品,亲身体会竹编工艺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感受非遗传承的小朋友邵羽辰说:“参加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让我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懂得了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今后我会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关注和了解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理论·视点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乡域
   第07版:生活·健康
   第08版:公益
周小明“弯曲的身体”活出“不屈的人生”
探索“非遗+”转化路径 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木兰拳刚柔并济 银龄齐聚展风姿
市县联动“闪电”特批“救命药”
“抖音客服”电话诱骗 民警成功止损8万元
诗韵颂忠魂 银发传赤诚
原创话剧 《你好 共青!》首演
全市702对新人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