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调研组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九江市考察调研。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
8月8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整版刊发重磅调研稿件《护得安澜常在 激活发展脉动——江西九江探索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高地》,报道近年来,九江市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新路,绘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
九江,古称浔阳,镶嵌于长江之畔、鄱湖之滨,是为“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乃“天下眉目之地”。
这座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集大江、大湖、名山于一身,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和三分之二的鄱阳湖水域,也是江西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九江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新路,绘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
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来到九江,感受九江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产业之美,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保护一江清水 系统治理长江岸线
曾经,九江也面临生态退化、江水污染的问题。如今,“一江碧水”重流,“江边有新景、水城人共融”的美好画卷再现,其背后是九江统筹推进长江岸线系统治理、科学保护的不懈努力。
守护长江安澜,2021年11月,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实施后,稳定了沿河岸、湖岸的岸坡,避免其崩落、坍塌,和长江干堤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九江市水利局副局长徐玉山说。
行走在江边,一块块混凝土植生块牢固地拼接在一起;石笼网垫冒出绿油油的小草,一直延伸至水中。
“在亲水平台上种植芦苇、芦荻花等耐水性植物,不仅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还实现了工程景观、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徐玉山进一步说道。
崩岸治理只是长江岸线整治的工程之一。九江系统实施长江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累计整治长江排污口856个、重点河湖排污口417个,拆除非法码头74座,关闭退出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37家,探索推出船舶污染防治多元共治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100%上岸统一接收、转运、处置,长江干流九江断面连续七年保持Ⅱ类水质。
“不让一滴油、一滴污水入江”,调研组一行来到九江石化,只见厂区内污水处理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花园式工厂愈发绿意盎然;厂区外,油品装卸实现了全过程实时监测,以绿色港口呵护长江生态。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等濒危生物的家园,也是白鹤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过去,由于滥捕滥捞等原因,这道生态屏障一度变得脆弱。
十年禁渔的“减法”,换来了生物多样性的“加法”。“以前渔民扎堆,江面全是网,现在渔船不见了,鱼群多到能看到它们翻起的浪花。”一名长江九江段的渔政执法人员说。
江豚不仅是长江“原住民”,也是长江生态改善的见证者。根据《2023年江西省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长江九江段共计监测到长江江豚24头次,鄱阳湖共计监测到长江江豚427头次。此外,长江九江段共监测到土著鱼类61种、鄱阳湖共监测到土著鱼类81种,其中不乏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吻鮠等。
为了持续巩固禁渔成果,当地建立“护鱼员”队伍,探索多样化转产就业安置途径,12022名退捕渔民实现100%转产就业安置。成立多部门联合禁渔执法机制,形成“人防+技防+机防”的一体化监管机制,推动十年禁渔从攻坚走向持久,从治标转向治本。
制度创新为生态保护“上保险”。九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以公益信托形式委托基金会管理环资案件生态修复资金;持续深化“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排污权储备交易机制,推动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向“全要素、全领域、全行业和跨区域”拓展。今年,九江将排污权储备污染物类别由原来的4项拓展至8项,已累计出让排污权105宗4088.72万元。
江湖安澜、江豚逐浪、渔民“上岸”、鱼群欢腾……这正是九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
推进全面转型 产业逐绿追新攀高
钢铁、石化、建材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曾一度成为九江高质量发展的沉重负担。九江全面绿色转型之路,在壮士断腕的决心与科技赋能的智慧中有序铺开。
芳烃成套技术是代表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技术。2022年,九江石化年产89万吨芳烃联合装置投产,能耗进一步降低。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的推进,有望“再造一个九江石化”。“这是推动企业实现‘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的关键所在。”九江石化工作人员陈广盛介绍。
作为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城市,九江全力推动石化、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追新、逐绿、攀高。“转型不是简单‘关停并转’,而是脱胎换骨的技术革新。”九江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丁格非告诉调研组。
与此同时,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九江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抢先布局核科技、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等产业赛道。
从九江起步的德福科技,自1985年起始终深耕电解铜箔领域。凭借40年的技术积累与近年来的产业链布局,该企业已构建起覆盖极薄化、高抗拉、三维形态化等前沿方向的完整技术体系,成为全球铜箔高端市场的关键参与者。
一大批新兴产业在这片土地“拔节生长”。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全球领先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之一。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高速运转,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国内外新能源车企。共青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里,年轻的身影来来往往,软件研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产业在这里汇聚成势。
如何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助力全面绿色转型?
从高空俯瞰长江九江段,瑞昌、城西、城东、湖口、彭泽5个港区自西向东次第排开,“一港五区”港口发展大图景一目了然。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