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洪永林)8月8日,我省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九江市七个项目名列其中,至此,我市省级非遗项目增至59个。
据悉,此次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分别为八一起义故事、都昌南峰豆参制作技艺、新合豆条制作技艺、湖口糟鱼制作技艺、永修东坡肉烹制技艺、共青板鸭制作技艺、彭泽赶野猫。
近年来,我市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通过组织展示展演活动、开发文创衍生品、举办培训课程等举措,推动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全市先后开展了十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其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代表性名录16项、省级59项、市级276项、县级48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人,省级51人,市级453人。全市还建有庐山篆刻、星子西河戏、湖口木船制作技艺、湖口草龙制作技艺等28个非遗传习所和星子金星砚、庐山云雾茶等多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较好地推动非遗传承“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