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九江小学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通过创新德育途径,将伟大抗洪精神深度融入少先队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沉浸式体验筑牢精神根基
九江小学抓住“开学第一课”这一重要教育契机,组织师生共赴九江抗洪纪念馆开展实地教学。通过观看历史影像、文物实物和场景复原,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抗洪抢险的惊心动魄;通过专业讲解和亲身体验,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内涵。这种沉浸式学习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让伟大抗洪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以课程化实施深化精神内涵
学校将伟大抗洪精神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新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将伟大抗洪精神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美术课上,学生通过创作抗洪主题作品表达感悟;语文课上,通过撰写心得深化认识;道德与法治课上,通过讨论交流提升思想境界。这种课程化的实施方式,使伟大抗洪精神教育更加系统化、常态化。
以实践性创作内化精神品质
学校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承伟大抗洪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创作木工板雕刻、超轻黏土雕塑、绘画搪瓷杯等艺术作品,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伟大抗洪精神的理解。特别是通过学习编织草鞋、制作斗笠等传统工艺,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军民鱼水情的深厚情谊。这种实践性创作活动,使伟大抗洪精神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体验,有效促进了精神品质的内化。
以常态化机制巩固教育成效
九江小学建立了伟大抗洪精神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将抗洪教育纳入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弘扬伟大抗洪精神的浓厚氛围。学校还注重将伟大抗洪精神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团结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中。
九江小学的实践表明,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创新德育途径,将伟大抗洪精神融入少先队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这种以沉浸式体验为基础、以课程化实施为途径、以实践性创作为载体、以常态化机制为保障的德育模式,为新时代少先队德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让伟大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激励少先队员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李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