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二十四孝”中的“愚孝”误导人

  北京晚报消息,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的“孝悌园”,有一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沿着通惠河边一路往西,所见到的第一个石雕就吓人一跳。只见一位古人抱着一个粪桶,脸上露出一副复杂的表情。旁边的解说牌刻着四个字:尝粪忧心。原来,这是“二十四孝”中南齐名士庾黔娄的典故。

  事实上,不仅在北京有吓人的“二十四孝”,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二十四孝”故事被原封不动地“复制”在醒目之处,如“埋儿奉母”“恣蚊饱血”“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对此,早在百年前鲁迅先生就曾批判过这类“愚孝”,认为不仅是“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还“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不错,遵守“孝道”,是中国数千年来根植于骨子里的道德要求,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还可以延伸到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要求。然而,即便是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上也需要与时俱进。因为受限于古代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严格遵守着彼此所应处的地位,孝顺与否已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然而,流传下来的“二十四孝”中充满了“愚孝”,如今,如果不加以区分地“继承”,原封不动地“接受”,既不利于弘扬孝道,更与和谐文明社会的构建相悖。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在今天读起来有种怪怪的感觉,做起来就更不适合了。无底线对父母的屈服,甚至违反常理、伦理,像“埋儿奉母”之类,这哪里是感天动地,实则释放人性的恶毒。

  而“二十四孝”中还有些并不是很吓人,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著名的孝道故事中东汉的郭巨。这个大孝子的妻子生了一个孩子,他不想让孩子跟母亲争夺家中并不丰裕的资源,决定活埋亲子。虽然最后的结局是郭巨在挖坑时得到老天赏赐的黄金,于是皆大欢喜,可这无疑是一碗虚假的鸡汤。可见,原封不动地把“二十四孝”直接拿来套用,肯定不妥。新时代的孝道绝不是维系“三纲五常”,而是要让传统美德弘扬,回归人性。

  这就需要创建“新孝道”。所谓“新孝道”肯定要遵循“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从尊重、理解、关爱、平等、包容等角度,重新定义“孝道”。而无论如何,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关爱,一定是核心内容,如此才能使家庭和睦,生活美满,也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文明进程。传承孝道,绝非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这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也才能使“孝道”成为社会进步的“润滑剂”。       (刘天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政经新闻
   第A3版:综合新闻
   第A4版:视点·时评
   第A5版:国际国内
   第A6版:魅力乡镇
   第A7版:文化·体育
   第A8版:广告
生态牧场助力牧户增收
提高违法成本 降低维权成本
暑期班降温当从淡化“不输在起跑线上”始
直抒己见
莫让“二十四孝”中的“愚孝”误导人
社会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