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口:脱贫不脱“钩” 致富路更宽

湖口县武山乡王常村新貌。(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顾伟东 摄)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黄梦如

  崭新的房屋、宽敞的道路、整洁的院落、阡陌纵横的高标准农田、生机勃勃的山林果树……4月28日,九江报业融媒记者来到湖口县,深入到城山镇团山村、流芳乡“两业”扶贫产业园、鄱阳湖口田园综合体、武山镇王常村、付垅乡付垅村茶果产业扶贫基地等地,领略该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贫困户变“致富光荣户”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城山镇团山村,说起哪里的酒酿得好喝,村民都会说起一位叫做“老余”的人。走进团山村,记者一行就直奔老余的酿酒作坊,在一座有“小别墅”模样的房子前见到了老余。老余名叫余论阳,今年65岁,他的酿酒作坊就在家里的一楼,进到发酵室,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

  在做酿酒生意之前,余论阳一家经历了不少苦日子。“原来家里很穷,这个房子也只有一层,点大的地方。”据介绍,余论阳早年因自家药店经营不善欠下债务,加上妻子身患癌症去世之前治病欠下的钱,债债相加,一家很快跌入困境。

  记者在余论阳家中贴的精准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明白卡上看到,村里考虑一家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家保障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帮扶,如在读小学的孙子有教育补助,余论阳自己则享有产业直补,在光伏基站的公益性岗位务工还能拿到工资。2015年,一家如愿脱贫。

  “我老了,想不出怎么致富,也不能光靠党和政府,就想着把年轻时学会的酿酒技术拿出来试试。”没钱购置设备,就自己动手做,摸透发酵技术后,就租设备酿酒;没钱买原料,便流转土地自种糯谷。“我酿的酒,总是没多久就卖掉了。”余论阳笑着说道。2018年,余论阳买来蒸馏机、发酵桶和抽酒器等设备,还搭建了工棚,渐渐有了规模。而家里的房子,也是每次有了一点收入,就建一点,终于在今年完成了装修。

  电大九江分校驻团山村第一书记余文军见余论阳酿的酒卖得好,便主动联系九江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帮他代办样品检测,还设法减免了部分检测费用。“经检验,老余家酿的酒不含甲醇、不含铅,有了检测报告,老余的酒可以放心卖,消费者也可以放心买。”余文军说道。(下转五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政经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融媒·时评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专刊
   第07版:烟水亭
   第08版:广告
听取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工作汇报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打造新时代内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
我市高位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把一片冰心撒在为民路上
湖口:脱贫不脱“钩” 致富路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