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九江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禀赋独特。中共九江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强调,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高质量打造区域文旅中心,既是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地标,又是激活区域经济的特色引擎,更是创新文化治理的关键抓手。
立足优势:打造区域文旅中心的深厚底蕴
打造“三个区域中心”,是针对九江发展具有的特色优势和基础条件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推动九江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打造区域文旅中心是指以九江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整合和优化区域内的文旅资源,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造区域文旅中心应以文化软实力作为内生动力,利用李白、苏轼等历代文人留下的1.6万余件诗文石刻和白鹿洞书院等独特文化IP,通过业态融合创造新的文旅消费场景,促进区域文旅中心创新发展。同时,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融合为内在要求,充分利用九江的红色资源,以“红色课堂”等形式,推动文旅产业从单纯观光向价值认同升级。此外,以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互融共生为路径,依托庐山这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形成“保护—开发—保护”的绿色循环,促进区域文旅中心绿色发展。再者,以传统与新型手段的内外联动为策略,结合九江“七省通衢”的商贸历史底蕴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开放理念,通过短视频、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传播手段,重塑区域文旅的辐射力,实现“以商促旅、以旅传文”的开放发展。最后,以人文价值为导向,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普惠的发展成果,让文旅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本地群众,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目的。
久久为功:运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高质量打造区域文旅中心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文旅产品开发。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实践中,文化繁荣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与经济的繁荣融为一体。一要挖掘地域特色。强化对九江历史文化的系统研究,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并将这些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从而精心打造独具九江特色的文旅品牌。在文旅项目开发过程中,注重突出九江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避免盲目跟风和同质化现象。二要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鼓励文旅企业积极创新,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和体验性的文旅产品,比如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特色主题旅游线路等。三要加强文旅产业的科技赋能与业态创新。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开发一系列数字文旅体验产品。通过数字化虚拟IP接入,让广大游客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充分感受九江美丽的山水景观和独特文化魅力,进而丰富游客的旅行体验。
融合“两山”理论,发展绿色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要借鉴先进经验,创新绿色文旅项目。如浙江杭州桐庐县的“牛栏咖啡”,把废弃牛栏改造成特色咖啡馆,既保留乡土风貌,又融入现代元素,吸引众多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二要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生态与文旅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旅游,促进生态资源与文化IP有机结合。可依托长江“最美岸线”,开展生态研学、马拉松赛事等绿色业态,同时注重长江及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让绿色发展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强化区域统筹规划。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要建立共享机制,深化区域合作。完善县区、景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联等协同机制,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二要强化顶层设计,锚定重点方向。建立市级文旅融合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商务、文旅、农业等部门资源,制定九江市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三要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对文旅融合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文旅攻坚融合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全过程。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地优秀文旅人才来九江创业就业。予以必要的资金、人才扶持政策,推动项目与职业化教育、科研高校等开展合作研究。例如,与九江学院等院校合作开设文旅专业定向班,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二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文旅人才的评价标准,对表现卓越的文旅人才进行表彰与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评级与报酬相匹配的激励机制,确保人才的贡献与回报成正比,持续焕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为九江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九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