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江的“守”与“变”

  (上接1版)

  目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项目一期、二期已于2023年顺利完工并面向市民游客开放,三期正在稳步推进中。中铁大桥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项目技术负责人凌山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三期项目长江大道以西部分的护岸工程和园建工程的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在紧密推进收尾工作,为分段向市民开放做好准备。”

  随着这段凝聚历史与未来的江岸空间逐步贯通,一场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底、惠民为本的生动实践,正在九江152公里长江岸线上全面展开。

  古今交响的浔阳盛景

  山水悠然处,最是烟火暖人心。沿着贯通开放的滨江步道行走,犹如穿行在一幅徐徐展开的时空画卷。

  东起琵琶亭,亭台楼阁间,《琵琶行》的韵律被光影技术“译”成流动的诗,唤醒沉睡的古城记忆;镇水牛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广场舞队跳得火热,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轻盈和谐共生;行至锁江楼,古老的塔影与现代化的展馆隔空对话;来到浔阳楼,昔日宋江题反诗的豪情,已化作今日游客登高望远、品茗观江的雅趣;而相距不远的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则为这条文化长廊注入了厚重的时代精神。

  一步一景,皆是千年文脉与当代生活的深情对望。这片被激活的滨江空间,逐渐成为文旅融合与惠民共享的活力舞台。

  在保留历史记忆与文脉的基础上,九江对沿线景点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完善文旅设施,丰富惠民城市书吧、数字化节目表演、节日欢庆市集、文化智能展览等业态,打造个性化、沉浸式的文旅消费新场景,让长江文化可感可触。

  两年来,九江举办了“浔阳江FUN夏派对”、浔阳江之夜·乐天市集、“九江有‘好巳’”跨年夜、“寻书悦读嘉年华”书香游园会等文旅活动。常态化开展的城市书房阅读活动、文艺演出等惠民项目,更让文化发展成果真正融入百姓日常。

  除城区段项目外,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文化公园、湖口山江湖生态文明展示园、彭泽滨江文旅融合展示园等项目也在协同推进。2024年10月,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今年5月更推出AI智能讲解系统,以科技对话历史;今年6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湖口段)正式开园,昔日荒芜滩涂蜕变为生态文明的立体课堂,以生动实践诠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

  从空间重塑到价值活化,文化、旅游与生态的交响诗篇,由此翻开更为动人的章节。

  绿水青山的美丽答卷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是传承长江文脉的“扩音器”,更是还江于民、还生态于江的“城市客厅”,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也交出了一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九江坐拥长江江西段全部长江岸线、70%鄱阳湖水域面积,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九江开启系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拆除非法码头、清理岸线占用,将滨水空间归还于民。

  如今,长江干流九江段、赣江、修河等主要河流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国标),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连续三年居全湖区最优。作为长江生态“活化石”和旗舰物种,长江江豚种群在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水域的分布数量约占长江流域总量的近一半。鳤、刀鲚等濒危鱼类种群数量显著回升,“江豚吹浪立,沙鸥得鱼闲”的生态美景重现,其江豚保护成效被列入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打造了“百里长江最美岸线”的生态样板。

  滨江空间的提质升级和生态修复,也让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提升。新增的生态停车场,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优化的绿化景观与休闲设施,让江岸成为可漫步、可休闲、可观赏的好去处;完善的步道、无障碍设施与智慧导览服务,则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体验九江的诗画魅力……

  “现在江边环境非常好,遛娃有了新去处,周边的绿化和交通也越来越好,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九江市民丁欣说。

  从文化长廊的精心打造到生态屏障的系统构建,从历史记忆的活化再现到惠民空间的品质提升,这条152公里的岸线见证了九江从“临江”到“亲江”、从“生产岸线”到“生态客厅”的深刻转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评·视点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教育
   第07版:烟水亭
   第08版:乡域
领航定向驾驭发展全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英文版推介会在法兰克福举行
一条江的“守”与“变”
赣超,一城默默守候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