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园 张同鑫
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是思政课教学生动鲜活的“教科书”,将这些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更能帮助学生在认识变革成就中坚定“四个自信”、在理解变革逻辑中树立正确“三观”。
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活”起来,关键在于找到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路径。
触动感知认知,使融入“有声有色”。案例以“有声有色”的方式呈现,核心在于借助新媒体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抽象的成就转化为可看、可听、可感的具象体验,唤醒学生的感知认知,提升案例教学的吸引力。
润泽情感心灵,使融入“有滋有味”。思政课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育人价值,不仅在于其成就的辉煌,更在于成就背后无数人的坚守与奉献。让案例融入“有滋有味”,关键在于教师以真情实感为纽带,从小切口讲大道理,从身边事讲天下事,将案例的深度、广度与温度传递给学生,提升案例教学的亲和力,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认同价值、涵养情怀。
磨砺思维思辨,使融入“有棱有角”。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也容易受到社会上错误思潮、片面观点的影响。让案例融入“有棱有角”,核心在于教师以伟大变革案例为依托,针对学生的疑问困惑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设置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明辨是非,提升案例教学的理论性与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理性认知能力。
思政课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最终目标是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教学目标做到“三聚焦”,引导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好青年。
聚焦“上”:激励大学生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上”代表着向上的追求、进取的姿态,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思政课教学要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来之不易,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从“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钻研技术,到“大国工匠”精益求精打磨产品;从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扎根基层,到“燃灯校长”用生命奉献教育……这些案例中蕴含的“奋斗基因”,是激励学生“向上”的最佳教材。
聚焦“止”:教育大学生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止”代表着坚定的立场、无畏的勇气,是新时代青年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也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思政课教学要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历程正是一部“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斗争史——从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战胜特大洪涝灾害,到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始终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低头。
聚焦“正”: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正”代表着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具体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善用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旗帜鲜明地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精神纽带。
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赋能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从融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棱有角”,最终实现“上”“止”“正”的教学目标。这种融入机制将“中国之治”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学生成长的教育故事,充分彰显了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属性,能够有效助推青年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作者单位:江西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