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文曦
万里长江拍岸处,浔阳古渡烟波中。152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在此舒展臂弯,鄱阳湖的粼粼波光映照着千年漕运往事。作为人均水资源1.5倍于全国均值的江南水乡,九江以星罗棋布的河湖水系织就的水网,正经历着治水智慧的当代觉醒——当传统认知中的“丰水无忧”遭遇现代发展的生态叩问,九江用再生水利用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水资源治理答卷。
破局:从“水忧”到“水优”的战略转型
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水利监测数据揭示着这座丰水城市的隐秘困境:2022年干旱期,鄱阳湖水域面积从丰水期的4000平方公里降至600平方公里;受季风气候影响,区域70%降水量集中分布于4月至8月丰水期,导致冬春枯水季节江湖水位持续走低,形成“汛期水汪汪、旱季水荒荒”的水资源时空性短缺矛盾。更严峻的是,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发展性、季节性、地域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丰水型缺水”的悖论倒逼治理思维革新。2022年,九江成为全国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这场变革从顶层设计开始破冰。市政府构建起“1+4+N”政策体系:以《九江市市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为总纲,配套专项规划、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考核机制,形成覆盖再生水生产、输送、利用全链条的制度创新。组建由分管副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每月调度项目进展,将再生水利用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下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