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探索培育“养老+”服务业态

我市多措并举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洪永林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加速,银发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近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达到95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1%左右,作为发展银发经济的主力军,全市民政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和《江西省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施意见》要求,联合文旅、卫健等部门进一步探索“养老+”模式,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发展银发经济。今年,将按照每个县(市、区)打造1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城市助餐点和3个“一老一小幸福院”的工作思路,持续完善养老基础设施,持续提升运营能力。以康复辅具5S店项目、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以及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抓手,做大居家适老化消费体量。

  发展智慧养老 推进老年助餐

  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10家,养老机构床位数2.1万张。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养老项目30个,总投资约13.57亿元。

  我市充分利用闲置医疗床位改为养老床位,结合森林康养基地评选发展森林康养业态,利用九江旅游和生态资源发展旅居养老。目前已建成民政综合业务智慧运营中心,利用信息平台链接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老年人供需对接,发展智慧养老。同时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采取社区自建食堂、餐饮企业开辟专区、养老机构食堂对外经营、中央厨房送餐等多种模式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落实助餐机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以及税收减免和用水、用电、用气享受居民生活类价格等优惠政策,全年发放补贴500余万元。去年新增助餐点55个,现有持续运营城市助餐点122个。市民政部门积极统筹各级资金,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利用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腾退的校园校舍等资源,投入资金960万元建设“一老一小幸福院”64个,为农村“一老一小”提供助餐、学习教育、文化娱乐、心理关爱等服务。新建社区嵌入式养老院3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6个。

  激发养老市场 推动适老化改造

  全市民政部门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五类”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居家适老化改造,通过以旧换新刺激市场消费,吸引老年人家庭购买适老化产品。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造升级,配备康复辅具。市民政部门还牵头举办了全国康复辅具龙头企业九江行活动,吸引近百家相关企业来我市考察,目前九江市康复辅具5S店项目正有序推进。

  市民政局积极推进居家养老的适老化改造,一方面满足了助老服务需求,同时激发了养老市场活力。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和养老消费品以旧换新共完成9578户,发放补贴980.9万元。完成24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进一步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对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

  此外,今年市民政部门联合九江银行打造了“九银幸福时光”养老金融品牌,优化助餐支付和补贴发放,提供养老安全及生活服务管家特色服务产品。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支持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险,持续推进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为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供了多款金融政策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融媒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乡域
   第08版:公益
市人大专题调研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
我市多措并举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吉安市政协调研组到湖口县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以青年志愿之力赋能九江发展
“渔光互补” 生态惠民
《九江市知识产权证券化白皮书(2025)》正式发布
特色农业 强村富民
立足水生态 小鳗鱼“游出”致富路
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实现第21次、第18次提标
以“九派”系列金融惠企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悠然庐山 诗画九江”高铁冠名专列首发仪式在福州站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