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循环有道滋芳甸 还教点滴不空流

——解码九江再生水利用创新实践之道

  (上接一版)

  战略转型的成效在数据中显现:2023年水利部中期评估中,九江位列全国第八;截至2024年底,市区污水处理总量13509.83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2132.88万立方米,利用率达15.79%。在九江石化产业园,粉末活性炭处理系统让工业废水回用率居行业前列,年节约成本达数百万元量级。“水从门前过,用多少不算错”的传统观念,正在被“一滴水用两次”的新思维取代。

  攻坚:系统构建再生水利用新格局

  走进两河地下水质净化厂,地面是绿草如茵的城中花园,地下却是日处理3万吨的水质净化厂。这种“全地下+花园式”的设计,成为九江再生水系统的空间注解。城市管理者将污水处理设施与公园复合建设,在中心城区打造“隐形水工厂”,既节省土地又美化环境。净化后的再生水通过专用管道注入十里河生态水系,日均生态补水量超万吨,使河道水质稳定达到景观用水标准,沿岸鱼类数量较治理前显著增加。

  在鹤问湖水质净化厂,每天有近万立方米再生水通过专用取水点装运,承担城区主要道路清洗任务的九江玉禾田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车队每天定时定点取水,用再生水进行道路清洗的同时完成沿线绿化带灌溉,串联起了长江岸线的美丽生态廊道。在城区特别设立的多个再生水自助洗车点,通过智能取水系统实现日均节水数百立方米,形成“取水-洗车-回用”的闭环体系。

  农业领域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湖口县首创的“尾水养虾”模式,将处理达标的再生水引入万亩稻虾共作基地,每亩增收超平均水平。这种“以水养产、以产护水”的循环经济,已经在全市推广。

  支撑这些实践的是系统化的基建布局。市区8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402.8公里雨污管网构成“城市血管”,而“水务+”数字监管平台实现从取水到回用的全流程智慧管控。特别打造的节水教育基地,年接待参观者超万人次。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的治理突围

  在九江的转型实践中,“五+”模式最具创新价值。“全地下+花园式”水厂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试点+海绵城市”工程让城区内涝发生率有效降低;“政府+市场”投融资渠道撬动数亿元社会投资;“2+N”机制推动多个部门数据共享;数字监管平台实现水质实时预警。这些创新方式被《江西改革》期刊专题报道,并在全国节水论坛作经验交流。

  制度层面的突破同样关键。《九江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等4项法规构建政策框架,再生水定价机制较自来水具有明显价格优势,财政补贴激发企业改造热情。在2024年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范例观摩交流会上,九江的治理模式引发高度关注。

  站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眺望,东去的一江碧水浸润着这座城市的绿色雄心。从15.7%到25%的利用率目标,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九江再生水利用的创新实践证明:丰水城市的水资源治理,不是简单的开源节流,而是通过系统重构实现生态价值转化。这场始于水但不止于水的变革,正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智慧——用好每一滴水,才能守护好一江碧水。

  (原载《江西日报》2025年4月28日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全体工会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出席 蔡奇宣读表彰决定

~~~
~~~——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福建等地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全市党员干部以学促干推动学习教育入心见行
厚植爱国拥军情怀 续写军地鱼水情深 ~~~
~~~——解码九江再生水利用创新实践之道
九江深燃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融媒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乡域
   第08版:公益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做新时代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严守规定 学以致用
铸牢政治忠诚 干出实绩实效
九江市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循环有道滋芳甸 还教点滴不空流
开展燃气安全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