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采购中小微企业中标占比超九成

我市多举措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

王丽芝 沈明杰

  本报讯(王丽芝 记者沈明杰)近年来,我市聚焦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推出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一季度,全市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突破8.5亿元,中小微企业中标占比超九成。

  据了解,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投标交易“零成本”政策,累计免交投标保证金约4.5亿元、履约保证金约4亿元,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资金压力。同时,全面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信用承诺制,供应商在资格审查环节可通过一纸承诺函,代替原来所需的社保、财务等6方面证明文件,简化了企业纸质证明材料达8千余份,降低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门槛。此外,我市大力压缩合同签订时间,将合同签订时间原则上由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的30日缩短至20日。今年以来,全市合同签订平均用时仅为13.84天,合同公示平均用时0.27天,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加速度”。

  我市积极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机会,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采购份额。对于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以及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对于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5%以上,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提升至75%以上,且政策期限将延长至2026年底。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政府采购实际金额85069.33万元,其中中小企业合同金额77776.92万元,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比高达91.43%。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支持,也促进了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和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信易+政府采购”机制,实现了“信用越好,政府采购越容易”,将信用管理深度融入政府采购管理全过程,为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优先机会。同时,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投诉调解工作,推动争议实质性化解,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的满意度。我市还建立了政府采购投诉处理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采购投诉处理的质效;指导专业采购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努力构建行政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政府采购监管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评·融媒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教育
   第07版:烟水亭
   第08版:乡域
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多举措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
营造良好环境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夏日农忙
全程2小时 实现“零跑腿”
我市高层次人才助力茶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黄敏:播撒科学种子 点燃科技梦想
安全生产知识课走进市委党校
以“专业之智”答“民之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