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法匠心融新技
菜油焕彩富乡民

——磨溪乡“小油菜”榨出“黄金油”
胡雨苗
  新田村油菜加工基地工作人员商量如何处理菜籽饼。

  加工基地机器蒸炒调好湿菜籽以达到榨油标准。

  新田村油菜加工基地负责人指导工人正确操作榨油机器。

  胡雨苗 文/摄

  在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油菜籽正成为农民手中的“致富密码”。近年来,德安县磨溪乡依托油菜种植优势,建成现代化加工基地,通过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延伸,让“小油菜”结出“致富籽”,榨出“黄金油”,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因地制宜 花香飘满“溪”

  春赏油菜花,夏榨菜籽油。近年来,磨溪乡因地制宜巧做“土地文章”,充分利用当地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且疏松通气的土壤条件,大力发展油菜种植。同时,通过推行土地流转政策,鼓励村民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种植,提高种植效益。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村民种植油菜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种植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

  据新田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除移栽油菜、施肥、收割、交种需农户自己动手外,所产种子全部由基地统一收购,保证了农户零风险种植。最终基地实现每年70多万元的纯收入,辐射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创收,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

  新技赋能 古法换新颜

  产业发展“一子落”,乡村振兴“满盘活”。磨溪乡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科技元素植入新田村油菜加工基地的品种选育、种植、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为了提高菜籽出油率,油菜加工基地花费29万元创新引进一批新型榨油设备,将传统的卧式榨升级为立式榨,增加了过滤设备,同时减少了人工做饼环节,提高了约5%的出油率,减少了3%的水分,让基地真正实现过去个体户“粗放式”产油向“精细化”规模生产的转变,产出的菜油颜色亮、无杂质、味香、品质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这新机器真好使,送来的一袋菜籽比我以前多榨了油。菜油炒菜又香又健康,我打算明年再多种几亩油菜,到时候给朋友也送点菜油。”村民董叔在基地门口笑着说。

  党建引领 油香溢更远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产业发展根基。磨溪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制定油菜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府引导、单位扶持、支部服务等举措,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菜产业,重点在新田村打造油菜特色种植基地,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积极落实改造低产高效油菜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统筹技术人员现场对整地方式、油料选择、病疫虫害等进行专业指导,保障油料产出效益。同时,引导农户参与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让油菜田流出群众发家致富的“黄金油”,推进富民增收、产业振兴。

  从“土法榨油”到“智慧炼金”,磨溪乡以新技术为杠杆,撬动了菜籽油产业的“价值革命”。如今,飘香的菜籽油不仅滋养了百姓餐桌,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为传统农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乡域
古法匠心融新技 菜油焕彩富乡民
“上门授课”守护青春成长
提高应急抢险技能
菜油飘香处 最是乡村情
清理铁路沿线杂物
摆摊设点宣讲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