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柴桑区人民医院

成功救治七旬心梗老人

徐文静

  近日,柴桑区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名因误服止痛药险些延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7岁的罗老伯因将心梗症状误认为普通背痛,自行服用止痛药导致病情加重,经医院及时救治后转危为安。

  据了解,罗老伯4天前突发胸闷伴背部两肩胛骨间疼痛,误以为是“腰肌劳损”而自行服用止痛药。症状持续12小时未缓解后,家属将其紧急送医。接诊医生检查后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心肌已出现部分坏死,情况十分危急。”医生表示,心肌梗死救治必须争分夺秒,每延误一分钟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心肌损伤。

  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心血管血液内科团队迅速为罗老伯完成冠脉造影检查,精准定位闭塞血管并成功实施支架置入术。术后罗老伯症状明显缓解,经精心治疗现已康复出院。“以前总觉得胸闷背痛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差点要了命!”出院时罗老伯感激地说。

  医院专家特别提醒: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胸闷、背痛,特别是两肩胛骨间疼痛时,要警惕心梗可能,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心肌梗死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6小时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提高警惕。(徐文静)

  相关链接

  什么是急性心梗?简单说就是心脏“断电”了。心脏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需要源源不断的血液供应来维持运转。而给心脏供血的“管道”就是冠状动脉。当这些管道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变得狭窄,甚至被血栓完全堵死时,心脏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罢工”,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发作前,身体往往会发出“预警信号”,抓住这些信号,就能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这些信号主要有: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闷痛感,就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喘不过气;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甚至颈部、下颌。一些人觉得“忍忍就过去了”,结果耽误了治疗。

  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中老年人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症状,要警惕心梗可能。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心律失常是心梗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猝死。突然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突发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等,尤其要引起重视。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不典型的疼痛,如牙痛、下颌痛、喉咙痛等,但检查口腔和喉咙却没问题,这些都可能是因心脏缺血而引发的疼痛,通过神经传导放射到其他部位。

  当出现胸痛、胸闷等疑似心梗症状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患者安静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取坐位或半卧位,避免情绪激动。这一步骤强调“快速反应”,因为心梗的致命性在于心肌缺血的不可逆性,每延迟1分钟救治,心肌坏死面积就会扩大,直接威胁生命。

  从心梗发病到开通堵塞血管的黄金时间窗口为120分钟。若能在此时间内完成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介入手术),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仅吃止痛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掩盖病情,耽误治疗。同时,自行驾车去医院、用力咳嗽“疏通血管”、扎手指放血等,这些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要闻·视点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乡域
   第08版:公益
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召开学术会议
市一医院医生挺身施救获点赞
助归国游子 重获身心安宁
助顽固性心动过速患儿重获新生
优质护理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
成功开展多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
开展消防安全技能培训
患者家属赠锦旗致谢
成功救治七旬心梗老人
高温天气科学饮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