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血色1937在胶片上显影

子 安

  子 安

  走出电影院,霓虹灯晃得人眼花。那间叫“吉祥”的照相馆,1937年冬天南京城里的那点光亮,像根刺,扎在心上。

  那年冬天,冷得骨头缝都发疼。枪炮声就在估衣廊外头响着,一阵紧过一阵。吉祥照相馆的门板关得死死的,可它成了几个人的救命稻草。邮差阿昌缩在角落里,身子总是不自觉地抖。照相馆老板老金,眉头拧成了疙瘩。还有那个唱戏的林毓秀,藏在装行头的大木箱里。翻译官王广海也在这儿,对着日本人,他脸上挤出笑,可那笑像是糊上去的。小小的照相馆,弥漫着显影药水那股子刺鼻的味儿,混着门外鬼子兵皮靴踩在地上的“咔哒”声。

  这巴掌大的地方,像个夹缝里求生的窝。鬼子兵时不时闯进来,把拍好的胶卷往桌上一扔,吆喝着要洗照片。老金他们没得选,只能躲进暗房,在幽幽的红光下,一张张冲洗。那红光,照着胶片,也照着一张张惨白的脸。

  最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是阿昌洗照片的时候。暗房里红光昏昏,他的手抖得厉害。胶卷浸下去,影像一点点浮出来。阿昌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比纸还白——这不是常去电报局取信的李家姑娘吗?柳树巷口卖杂货的老张头?还有……广安街米店和气生财的姜老板!昨天还活生生的人啊,怎么就成了照片里冰冷的影子?老金猛地一巴掌拍在湿漉漉的台子上:“不能洗了!阿昌!再洗,咱就是畜生,就是帮凶!”

  就这么一句话,那小小的显影盘,成了战场。林毓秀,默默翻出她那件红绸戏服,拿起针线,一针,一线,把那些记录着罪证的底片,密密地缝进了衣襟里。后来,当那个叫伊藤的日本鬼子摄影师,又趾高气扬地进来催照片时,老金像头被逼急了的狮子,他抄起手边那盆刚配好的显影药水,用尽全身力气,“哗啦”一声,全泼在了伊藤脸上!药水烧得皮肉“滋滋”响。

  在鬼门关边上打转,人是什么样,藏不住。阿昌那总也直不起来的腰杆,不知什么时候,慢慢挺直了些。王广海呢?他脸上的假笑越来越挂不住。还有个叫宋存义的逃兵,开头只想保命,最后却抱着半块城墙砖,砸向了鬼子的脑袋。

  最刺目的转变来自日本摄影师伊藤。初入南京时他连举枪都犹豫,却在军国主义的浸泡中蜕变成魔鬼——当他将刺刀捅进阿昌身体时,那句“我们交个朋友”的虚伪被彻底戳穿。阿昌倒在地上,血汩汩地往外冒,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盯着伊藤:“我们……不是……朋友!……不是!”

  电影里有个镜头,像烙铁烫在脑子里。老金突然冲到照相馆的背景布轴前,发狠似的一拉!“唰——”北京故宫的红墙黄瓦猛地铺满了整面墙;再一拉!“唰——”天津卫劝业场的热闹街景扑面而来;接着是“唰唰”几声响,上海城隍庙的烟火气,杭州西湖边依依的杨柳……小小的照相馆,一下子装下了整个破碎的山河。大家看着,没人说话,只有眼泪,悄没声儿地往下掉。“寸寸山河……寸寸金啊……”不知是谁,哽咽着念出来。这轻飘飘的几个字,却像千斤重的石头。

  鬼子的相机,拍下的南京是割裂的。盖着“不许可”印的,是他们想藏起来的屠杀;摆拍出来的,是他们脸上贴金的“亲善”。而老金、阿昌、林毓秀他们豁出命藏起来的那卷底片,后来成了审判战犯谷寿夫时最硬的证据——“京字第一号”。这卷胶卷,是在天塌下来的那一刻,一群小人物,用命,给未来留下的一颗火种。

  当众人误以为获得了通行证可以出城而拍摄合影时,快门“咔嚓”按下去那一下,角落里,有人轻轻地哼起了一首老南京的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声音小小的,抖着。那调子,是家的味道。胶片定住了一瞬间,童谣在空气里飘着,它们都成了揣在怀里的“家”。

  电影最后,林毓秀举着相机,稳稳地拍下了战犯谷寿夫被押上刑场的瞬间。那声清脆的快门,和当初伊藤拍下屠杀时的快门声,隔着银幕,撞在一起。这次,按下快门的,是活下来的人。当银幕上那些真实的老照片——炸塌的城墙,烧焦的屋梁——慢慢淡去,叠上今天南京城绿茵茵的梧桐大道,平静的玄武湖……那一瞬间,胸口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我忽然明白了,那些缝在戏服里的底片,那些在暗房红光下发抖却硬撑着的手,它们流在血里,成了这个民族骨头里最硬的那块。

  散场了,走在灯河里。抬头看见鸡鸣寺的轮廓,想着莫愁湖的水该是轻轻晃着,中华门那厚厚的城墙,还在那儿。这就是老金他们拿命守的南京啊。八十多年了,暗房里泡过血水的底片,总算在今天的太阳底下,显影清楚了。它照出来的,是当年那一点点,一点点从黑里透出来的光,被那么多人,用命护着,传着。

  那些胶片,早就发黄变脆了。可每当我们走过南京的老街巷,摸着那些带着弹痕的砖墙;每当我们听到那首《城门城门几丈高》的调子,心里头默念着“一寸也不能丢”——那些记忆,就像新鲜的显影水,一下子漫上来。它流过时间的底片,让每一个后来的人,都成了那光的延续。那光,起于暗房,亮在心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武宁新闻
   第04版:融媒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金融
   第07版:文化·体育
   第08版:公益
“新周期”首考 泳坛格局重塑
中国队收获三金
夺得澳门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当血色1937在胶片上显影
吴艳妮女子100米栏折桂 陈圆将男子110米栏达标世锦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