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耄耋之年的“孩子王”

——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新宁镇黄塅村关工委执行主任顾宏邦
余慧琳

  余慧琳

  “背书是有诀窍的,你得先背完一段,再背下一段,这样就容易多了。”烈日炎炎,在武宁县新宁镇黄塅村爱心辅导班,85岁的顾老向小朋友们传授背书的技巧。而像这样的工作,顾老一坚持就是23年。

  顾老名叫顾宏邦,今年85岁,是武宁县新宁镇黄塅村关工委执行主任。一位耄耋之年仍然坚持免费为村里少年儿童辅导作业的“孩子王”。

  他明明可以“享享福”,却偏偏接过棒,全力育新苗

  1941年出生的顾宏邦,曾在新宁镇黄塅村担任过会计、出纳,后在县农机厂铸造车间当了12年车间主任。2001年,顾宏邦退休在家,过起了含饴弄孙的惬意日子。

  然而,顾宏邦还没放松几天,就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黄塅村党支部书记范叶海。范叶海告诉顾老,现在村里的留守儿童多,平时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而顾老自家的几个孩子在他的教育下品德优良、习惯良好,在各自的领域发展得很不错,村里准备成立关工委,希望他到村关工委工作,帮忙管一管这些留守儿童。

  顾宏邦二话没说,同意了范叶海的请求。

  新宁镇黄塅村有青少年1000余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有300多人,且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该村位于城乡接合部,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如何让这些青少年得到关爱,健康且快乐地成长,是顾宏邦考虑的首要问题。

  走马上任后,顾宏邦立即组织人员上门入户走访,详细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村关工委该做什么、怎么做。

  经过调查,顾宏邦了解到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于是,除了每年夏天的防溺水教育、冬季的防火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外,顾宏邦结合自己的经验,通过学习及聘请老师等方式,开办了“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考虑到家长平日工作忙,顾宏邦就把“家长学校”搬到学生家里,每个村民小组轮流转。黄塅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顾宏邦从年头到年尾详细计划,宁可自己辛苦一点,也要确保每个家长每年至少能上一次课。

  在顾宏邦的努力下,23年来,黄塅村成为全县无打架斗殴、无不孝子女、无辍学儿童、无安全事故的“四无村”。

  他明明可以“动动嘴”,却偏偏冲在前,事事高标准

  2009年,顾宏邦担任黄塅村关工委执行主任。从此,黄塅村1000多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便成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走访中,顾宏邦了解到,每年暑假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期。因为不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管不了,小孩子家庭作业不会做,又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整天在外面玩,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容易染上网瘾。城里的孩子不仅有父母管教,还有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可农村的孩子怎么办?顾宏邦忧心不已。

  “我何不把这些孩子召集在一起,自己来辅导他们,这样既能解除安全隐患,又能帮家长辅导一下孩子的作业,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一个念头在顾宏邦脑中闪现。

  他的想法得到镇村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2013年暑假,黄塅村留守儿童之家正式开班,30多名留守儿童参加了顾老办的辅导班。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因为没有场地,最初的辅导班在村民家中举办。随着辅导班的孩子越来越多,村民家中容纳不下,顾老只能借用村里的礼堂上课。2016年,黄塅村新村部建成后,留守儿童之家有了一间单独的教室,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场地。

  师资力量是困扰顾宏邦的第二个难题。对于低年级的语文和数学科目,顾老自己可以胜任。但是到了高年级以后,英语、物理、化学这些科目,他自己也不能辅导了,怎么办?他打起了自己上大学的孙子、孙女的主意。孙子、孙女暑假在家,在顾老的鼓动下,两人先后来到辅导班当临时老师,教弟弟妹妹们高年级的课程。同时,村里的大学生在顾老的劝说下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接力来辅导班当老师。他还积极与武宁县六小关工委联系,协商请一些专业的退休老师来辅导孩子们,总算解决了师资问题。

  辅导班虽是免费,但安全问题却马虎不得。下雨天,有的孩子家离村部比较远,且路况不好,家长没有时间、或没能力接送,顾宏邦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就一一把他们接来,放学后,又一一送回去。孩子在辅导班,有的年龄太小,要喝水不放心让他自己倒;有的比较调皮,休息时间,一个不留神就会溜出去,而门外就是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他们时刻需要人盯着。做这些事,靠一两个人肯定是顾不过来的。于是,他发动自己的老伴一起来照看孩子。

  截至目前,黄塅村留守儿童之家共辅导孩子700多人,顾宏邦用自己的坚持与奉献为村里的孩子撑起无忧无虑的童年。

  他明明可以“卖卖老”,却偏偏广动员,汇聚新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德的感召力,永远胜于说教。在顾宏邦的激励和带动下,参加黄塅村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达到了55人。这样人数的关工委队伍,在武宁全县都是少见的。

  今年79岁的端之保,是受顾老影响加入“五老”队伍的。他说:“顾老非常负责,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做着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我被他的精神感动了,也就加入进来了,希望能为孩子们做一些事情,有一份力就尽一份力。”加入“五老”队伍后,只要是村关工委的事情,端之保都积极参与,如留守儿童之家辅导班开办时,他就负责用三轮车接送学生。

  黄塅村关工委副主任谢启兰也同样深受顾宏邦的影响。她不仅积极支持配合顾宏邦的工作,看到辅导班师资力量薄弱时,她主动劝说自己孙女到辅导班志愿支教。

  德不孤,必有邻。除了本村的“五老”,一些外村的退休教师,也在顾宏邦的感召下,纷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陈金林就是其中的一位。2022年,听说黄塅村留守儿童之家需要老师,他主动找到顾宏邦,说只要有需要,他可以为孩子们辅导。如今他已在辅导班上了三年的书法课。“顾老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都服他,愿意跟着他走。”陈金林说。

  一支团结且有凝聚力的队伍,才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黄塅村关工委在顾宏邦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都是为了下一代无私奉献着。“有了他们,等我干不动时,可以放心地交担子了。”顾宏邦告诉记者。

  2020年,顾宏邦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这位耄耋之年的“孩子王”,还在为村里的孩子们忙碌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武宁新闻
   第04版:时评·视点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文化·体育
   第08版:公益
耄耋之年的“孩子王”
以旧换新拉动消费 政策赋能让利于民
“红领巾·火焰蓝”暑期夏令营沉浸式体验消防生活
硕果满枝梨飘香
广东省江西武宁商会返乡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酷暑送清凉 服务暖人心
官莲乡:民呼我为 助农销售
高温催热“清凉游”
“入户听诉”解民忧
破解儿童“托管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