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引进3CG磁导航技术
完成全省首例PICC精准置管

杨世伟

  8月27日,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护理团队成功应用“3CG磁导航全程可追踪及定位技术”,为一位肺恶性肿瘤多发转移且伴有血管畸形的老年患者完成了PICC置管,建立了安全有效的“生命通道”。该例置管操作在江西省尚属首次,标志着该院静脉治疗水平迈入智能化、精准化的新阶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为患者提供长期输液、化疗和营养支持的重要方式。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必须准确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CAJ),是保障输液安全的关键。本次核心操作由肿瘤科静疗护士熊海霞与护士长秦莉莉共同完成。面对患者血管畸形的复杂情况,术中导管多次出现拟进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奇静脉等血管的异位倾向。医护团队借助3CG磁导航技术的实时追踪与精确定位功能,及时调整导管路径,最终成功将导管放置于CAJ位置,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以往传统置管技术需反复依靠X射线定位、流程繁琐、患者需多次往返放射科、辐射暴露多、治疗费用高等问题相比,普通3CG磁导航技术仍存在一定的“盲调”风险。而本次采用的全程可追踪及定位技术实现了重要突破。该系统通过磁导航实时追踪导管尖端位置,并同步整合心电图(ECG)与超声影像,动态监测导管路径及波形变化,从而精准引导导管置入。该技术能在出现偏差时及时提示调整,显著降低了导管异位相关的心律失常、血管损伤及血栓形成等风险,为血管条件复杂、易发生异位的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和精准的置管方案。

  护士长秦莉莉表示,将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努力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静脉治疗服务,持续提升医院静脉治疗水平。(杨世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武宁新闻
   第04版:时评·视点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乡域
   第08版:公益
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科普患教会
多学科协作为六旬老人重启生命通道
成功救治年轻危重颅脑损伤患者
引进3CG磁导航技术 完成全省首例PICC精准置管
全省骨科赛事中荣获二等奖
微创手术治愈复发性鼻腔肿瘤
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竞赛表现出色
掌握改善妙招 守护银发好眠
警惕基孔肯雅热 科学防护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