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是指由身体变化或功能失调引起的睡眠质量问题,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白天精神不佳或过度嗜睡等。这一问题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长期睡眠不佳不仅影响日间的精力和情绪,还可能干扰慢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情绪障碍等。
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一是睡眠时间减少。老年人睡眠效率下降,总体睡眠时间较年轻人减少约20%,作息普遍提前,入睡时间平均早于年轻人30分钟,呈现“睡眠时间前移”现象,夜间睡眠不足常依赖白天小睡来弥补。二是睡眠质量下降。常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早醒等,不仅影响身体恢复与情绪稳定,还可能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进而降低生活质量。三是昼夜节律改变。老年人生物钟调节能力减弱,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夜间觉醒次数增多、睡眠片段化等现象,进一步加剧睡眠障碍。四是白天小睡增多。因夜间睡眠不足或质量差,老年人常在白天频繁小睡,虽可短暂缓解疲劳,但可能打乱夜间睡眠节律,形成恶性循环。
除常见的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差外,老年人还容易出现以下具体睡眠问题:睡眠呼吸问题,如严重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即在休息时腿部出现不适并伴有强烈活动欲望;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表现为在梦境中做出动作,如说话或挥动手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休息质量,还可能加重心脏病、糖尿病和抑郁等原有疾病。
改善老年人睡眠障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规律健康的作息。戒烟限酒,白天适度进行身体活动或社交,有助于夜间入睡;控制白天小睡,午睡尽量安排在下午早些时候,不超过30分钟,避免傍晚或晚上打盹。二是注意饮食习惯。晚餐不宜过饱,但也不要空腹入睡;睡前几小时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可饮用一小杯温牛奶帮助放松。三是营造睡前放松氛围。睡前洗漱、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有助于身心放松;排空小便,减少起夜干扰。四是选择舒适睡姿。推荐“屈膝半右侧卧”,即膝盖微弯、身体稍向右侧躺,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和呼吸顺畅,减轻对心脏、肺部和胃肠的压力。五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尽量减少噪声,必要时使用耳塞;保持卧室温度与湿度适宜,通常凉爽环境更佳;使用遮光窗帘避免强光刺激,夜间如需照明选择柔和的暖光;床垫和枕头应软硬适中,支撑良好。(冯菀乔 叶笑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