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中有光 脚下有路

柴桑区视障群体温暖过节向阳而生
王红旗
  台上十分精彩。 (何升银 摄)

  桂良锋带头喝彩。 (何升银 摄)

  本报记者 王红旗

  “虽然我们看不见彼此的眼神,但却能听见彼此的心跳;我们或许行走在不同的光影里,却能在同一旋律中共享情感的共振……”当主持人的话音落下,掌声如潮水般涌起。10月14日,在柴桑区第42届盲人节活动现场,港口街镇红歌队与视障朋友携手,以一场公益汇演搭建起心灵的桥梁。

  《望星空》《十五的月亮》《军港之夜》等经典红歌深情回荡,黄梅戏《花开花放》婉转悠扬,小品《智斗》妙趣横生。整场演出在《爱的奉献》的合唱中缓缓落幕,40余位盲友在音乐的陪伴中欢度自己的节日,共享温馨午餐。多家爱心企业为活动提供支持,让这个特殊的日子充满暖意与真情。

  活动现场的温暖,正是柴桑区视障群体自强不息、积极融入社会的一个缩影。区盲协主席桂良锋在分享自己经历时,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到市区开展活动,就是希望大家在亲人和志愿者的陪伴下勇敢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真心希望在这次温暖之旅中,盲友们能感知心灵之声!”桂良锋14岁时因意外失明而辍学。后来,与重度肢残的伴侣共同撑起家庭,却始终坚信“胸有宏图乾坤大,心无私念天地宽”。仅有初中文化的他酷爱文学,笔耕不辍,已成为中国盲协及江西省盲协文学委员会会员。他曾经营按摩店,为支持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主动搬迁店面,始终以坚韧践行“心中有光、脚下有路”的信念,鼓励盲友自食其力、向阳而生。

  在桂良锋的带动下,区内涌现一批积极向上的视障代表。沙河街的黄勇自主创业开办按摩店,业余坚持写作,已成为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岷山乡的刘礼和借助政策支持,承包荒地种植吊瓜并成功打开销路,同时经营缝纫店和小超市,实现多元发展。

  这样的暖流在柴桑区不止于一时一地。此前,市抗癌协会沙河街工作站在金艳红女士的爱心支持下,举办一场迎端午活动。近20名抗癌志愿者与70余位盲友齐聚一堂,手把手包粽子、合唱红歌。每位盲友还收到了粽子、咸鸭蛋等节日礼物。活动展现残健融合、互助前行的动人画面,更传递了“爱无处不在”的温暖力量。

  从节日的欢聚到日常的相伴,在各方爱心力量的支撑下,柴桑区的视障群体正以自信、自强的姿态融入社会,在黑暗中走出一条条发光的道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理论·视点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乡域
   第07版:生活·健康
   第08版:公益
阳光账本让“一家人”和好如初
精准监管助企发展
政法服务“进基层”
心中有光 脚下有路
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童心港湾”点亮希望,照亮童心
让乡村夜游更加浪漫
多方协同破解用水难
守护“银龄”健康生活
防灾课堂叫好又“叫座”
24盏“连心灯”照亮乡村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