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基因赋能党员教育的九江路径

鹿 培

  鹿 培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红色资源是开展党员教育的鲜活教材。新印发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用好红色资源”。九江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新时代党员教育需深挖红色“富矿”,以理论固本、载体创新、机制保障等探索有效路径,引导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强基固本,在深化研究上铸魂。让红色底蕴通过深度研究“厚”起来,夯实党员教育坚实根基。一方面,深化历史内涵研究,为党员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厘清重要历史事件在九江的发生脉络、具体细节及其在党的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如深入挖掘秋收起义在修水爆发、南昌起义在九江策划的关键作用和重大意义等,形成权威、精准的史学定论,使党员干部在深刻把握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筑牢信仰之基。另一方面,创新红色精神表达,为党员教育注入时代活力。结合党的创新理论,系统阐释九江红色基因所蕴含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忠诚担当、开拓创新等精神特质。如九江军民合力收回英租界,彰显的是爱国主义与团结协作精神;共青垦荒文化代表的是勇于开拓的实践品格。在阐释中,着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表现形式,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表达,推动红色精神超越静态的历史叙事,升华为可感、可知、可践行的价值规范,确保党员教育既底蕴深厚又与时俱进。

  守正创新,在活化利用上增效。让沉淀的红色资源“活”起来,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一方面,坚持分级分类原则,丰富教育方法载体。立足党员教育培训的差异化需求,科学分配,系统提升九八抗洪展陈馆、岷山革命根据地旧址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的陈展水平与教学功能,精心设计符合不同培训主题与学员类型的精品教学路线。全面推行“现场观摩+专业讲解+教师点评+集中研讨”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变“你听我讲”为“沉浸体验”,引导学员在身临其境中深化历史认知、在思想碰撞中升华党性觉悟。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创作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本土红色文艺作品,让红色故事直抵内心、润物无声,实现审美体验与党性锻炼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教育时空维度。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将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三维建模等新技术引入党员教育实践。通过复原秋收起义部队集结、抗洪抢险等关键历史场景,建设在线虚拟红色展馆,开发集导览、学习、互动于一体的移动应用,打破传统红色教育的时空限制,以数字化赋能党员教育现代化转型。

  统筹推进,在健全机制上聚力。把科学的制度“立”起来,健全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一方面,强化资源统筹,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建强师资队伍。培养一支熟悉九江地方党史、善于讲授红色故事的专职教师队伍,聘请老革命后代、党史专家、优秀讲解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力量。同时,组好协同联动“局域网”,促进区域联动。主动融入江西红色教育大格局,加强与井冈山、南昌、瑞金等地的教学协作与交流,资源共享,线路互联,提升九江红色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完善学用转化机制,推动学习成果向实际效能转变。建立有效的引导与激励机制,推行“双承诺、双公示、双考核”制度,紧密结合九江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决策部署,开展设岗定责、承诺实践等,引导学员发扬革命精神,以学促干,在产业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社会治理深水区以及应急处突关键点等领域中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党性修养与实践本领的同步提升。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理论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公益
   第07版:生活·健康
   第08版:专版
增强必胜信心 赢得战略主动
新时代党务工作话语三重奏
红色基因赋能党员教育的九江路径
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