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做实文化强市战略

  陈九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九江市作为人文昌盛之地,拥有遐迩闻名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做实做好文化强市战略过程中,要将历史文化遗存转化为比较优势,挖掘释放文化的独特功效,打好文化牌,唱好发展戏。

  文化强市持之以恒

  九江是第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近代是沿江四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是我国首批五个沿江对外文化名城保护开放城市之一。九江自古就是文章节义之邦,山水文化、诗词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十分深厚,中外文化自然交融。九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鲜明的文化特色,铸就了响亮的文化品牌,镌刻了清晰的文化地标。作为中国田园诗诞生地、山水诗策源地、山水画发祥地、佛教净土宗发源地,还有九江的名人文化、军事文化、开埠文化、商埠文化等都值得深入挖掘。如今,九江各地各种文化讲座、文化茶叙、文化遗址考察等活动,几乎周周有,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近年来,九江市努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战略,各地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加快迈出文化强市建设新步伐。文化强市,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空间和传播方式进一步拓宽,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遗迹和遗存,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特殊形态。站在新起点,立足新要求,讲好长江流域文化故事,讲好九江历史文化系列故事,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九江特色的文化强市,势在必行。

  文化产业扎实推进

  我市进一步放大文化的特色优势,擦亮庐山文化品牌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品牌,以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催生了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基本形成了“文化+”的强大引擎作用。近年来,我市相继实施了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重大文化项目,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浔阳历史文化街区等,让九江城市更添文化魅力。

  坚持以文兴业抢抓文化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构建具有九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全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良好发展。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业,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增强文旅事业健康发展的后劲,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名城保护上新台阶

  九江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既是打造“区域文旅中心”的有力支撑,也是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本质要求。

  应采取“跟着课本游九江”等文旅融合方式,打造具有九江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真正让“课本里的文字活起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的公共服务功能,对所有博物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提出“流动的博物馆”概念,将展览送入学校、社区、军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真正让“馆藏中的文物活起来”。同时,将九江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进行有机串连,加大对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的收集,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真正让“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此外,将“街区、小区、景区、社区”进行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与周边老旧小区改造、文化景区、周边社区公共资源相结合,让历史文化、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科学处理好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城市风貌保护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放大文化特色,在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持久生命力的同时,让城市文脉自觉融入百姓生活,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总之,必须结合我市历史文化实际,坚持文化强市,扬优成势,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市政协常委、民建九江市委会常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视觉
   第04版:理论·视点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公益
   第07版:生活·健康
   第08版:专题
绘梦新篇 为文旅事业繁荣发展作贡献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做实文化强市战略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中国新能源汽车助力非洲交通绿色转型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