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曹 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新”字不仅是智能技术引领的生产力跃迁的象征,更是各地各级党组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一把解锁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的金钥匙。

  筑巢引凤,搭建体制机制“新架构”,“精准施策”强磁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一政策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部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它代表了生产力的前进方向,能够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持续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空间。要吸引并留住新质生产力的“金凤凰”,必先筑就体制机制的“梧桐林”。九江以“精准施策”为笔,勾勒出一幅幅体制机制创新的蓝图,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将会议的决定和理念融入到地方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中。九江市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不仅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还依据最新的产业发展理论和政策导向,建立了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同时,九江市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九江市还注重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一系列“精准施策”,如同强大的磁力场,吸引着各类创新要素向九江汇聚,充分展现了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发展策略,以及九江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为。

  创新驱动,点燃体制机制“新引擎”,“深化改革”增效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健全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源头活水”。九江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科技体制创新,点燃创新驱动的“新引擎”。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既遵循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求,也体现了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更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高度契合。九江市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九江的实践表明,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科技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源头活水。

  产业升级,描绘体制机制“新图景”,“长远规划”绽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在健全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九江市将关注点放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上,通过技术改造与模式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稳步推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了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动能。另一方面,九江市同样注重产业的整体升级与长远规划,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福祉带来了诸多益处,为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了坚实基础,让广大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视觉
   第04版:理论·视点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公益
   第07版:生活·健康
   第08版:专题
绘梦新篇 为文旅事业繁荣发展作贡献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做实文化强市战略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中国新能源汽车助力非洲交通绿色转型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