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莹莹 本报记者 包四华
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快速集结。通江达海的国际班列从这里走出去,内陆区域性口岸效应日益显现,为九江乃至江西扩大对外开放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2019年11月11日正式封关运行的那一天起,九江综保区不断开拓进取、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大力推动“港口+综保区”一体化发展,逐年慢跑前行,攻坚克难,脚步不歇,在全国综保区绩效评估中连续进位。2023年,较上年度前移36位,全国排名第61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9位,创历史新高。2024年,进出口总值位列全省综保区第一。九江综保区对外开放的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逐渐显山露水,如今正成为九江开放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狠抓产业招商
夯实开放发展基础
九江综保区围绕保税功能及港口资源,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全力以赴招引新项目,激活开放发展动能。依托腹地产业基础,综保区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瞄准产业链精准招商,抓好上下游延伸资源。按照“一区一策一特色”发展原则,围绕港口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大宗商品贸易集疏业务,去年新招引落户跨境电商(菜鸟中心仓)项目、美琪婴童用品(二期)项目、有色金属进口项目、锂矿保税存储分拨项目等。
目前,综保区内有注册企业112家,初步形成了以IPRO手机、嘉业电子等为代表的保税加工业;以上港物流、中国外运、中集世联达等为代表的保税物流业;以杭州慧源通、深圳九米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产业。九江综保区将企业服务视为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建立“一对一”专员对接机制,形成“一企一清单”,以精准了解项目需求,强化项目全流程服务,积极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助推营商环境再升级。
增强区港联动
深化开放发展合作
九江综保区是九江发展口岸经济的“桥头堡”,为找准比较优势抓发展,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扬长避短、突出强项,充分发挥区域内公铁水联运的区域交通资源优势,盘活现有资源,有效利用现有厂房和保税仓库,不断培育和丰富园区新业态。九江综保区进一步强化九江港与综保区之间的紧密协作,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功能互补,推动货物在港口与综保区之间的流转更加顺畅,满足企业“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迫切需求。
2024年九江综保区“区港一体化”辐射半径进一步扩大,延伸至新余、宜春、上饶及周边省份区域,目前区内纸浆、碳酸锂、钽铌矿等大宗商品集转已初具规模。2024年“区港一体化”业务模式共完成1.35万标箱,仓储物流业务占全省综保区物流进出口值的半壁江山。在省市区等多方努力下,九江综保区正加快建设成为全省领先、辐射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开放平台。
发挥功能优势
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九江综保区紧盯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最新发布的关于关税及出口退税相关调整公告,紧抓政策“窗口期”,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入区退税”等税收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去年底通过联系铝材、铜材等产品外贸企业将货物出口至综保区存储提前退税,仅半个月时间就有14票货物申报入区,货值约76万美元,帮助企业节约成本约70万元。
同时,九江综保区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利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委托加工、“一票多车”“两步申报”等政策,大力引导企业由传统“两头在外”向“对内对外双向开放”转变,帮助企业拓市场、增订单、跑融资、稳用工、降成本,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为进一步助力九江综保区做大做强,九江海关以“智关强国”行动为牵引,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综保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自2023年以来,为推动开放通道建设,率先在全省上线大宗散货、分类监管等卡口辅助管理系统;为提升开放能级,积极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在监管制度上先后落实选择性征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区港一体化改革等举措;为培育综保区外贸增长极,在做好总结评估基础上,用好“复制推广”手段,先后落地简化进出区、拓宽两个市场及简化设备解除监管手续等11项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了综保区政策“试验田”作用,政策创新数量及复制推广数量均位居全省首位,为九江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推动力、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