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攀升,紫外线强度与日俱增。紫外线中的UVA(波长320~400纳米)可深入真皮层,使皮肤老化和皱纹增加;UVB(波长280~320纳米)则作用于表皮,易引发晒伤和红斑。两者都是诱发皮肤癌的关键因素,不仅会导致肤色暗沉、色斑生成,还会损害皮肤健康屏障。
科学防晒是抵御紫外线伤害的重要防线。恰当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预防光老化、皮肤癌等风险,同时避免光敏反应、免疫系统损伤等问题。但需注意,过度防晒可能影响维生素D合成,建议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每日保证适度日晒,以维持骨骼健康和免疫功能平衡。
物理防晒很重要
物理防晒的方式包括穿防晒衣物、戴宽边帽子和使用遮阳伞等。其中,衣物防晒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防晒衣通常使用特殊的面料,这些面料能有效阻挡阳光中的UVB和UVA。一般来说,深色和紧密织造的衣物通常具有更好的防晒效果。此外,有些衣物会特别标注UPF(紫外线防护系数),这让你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它的防护能力。比如,UPF50+的衣物能够屏蔽98%以上的紫外线,非常适合夏日户外活动穿着。
防晒霜为肌肤筑屏障
仅仅依赖物理防晒措施还不够全面,毕竟我们无法时刻身处遮阳伞之下,穿防晒衣也不能完全遮住紫外线。因此,防晒霜就成了“第二层皮肤”,为肌肤筑起一道防护屏障。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防晒霜SPF值。SPF即防晒系数,是评估防晒霜防护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数,主要针对的是UVB的防护。一般来说,SPF15可以吸收约93%的UVB辐射,SPF30可以吸收约97%的UVB辐射,而SPF50能吸收约98%的UVB辐射。
虽然SPF50的防晒产品比SPF15多吸收了5%的紫外线,但为了达到SPF50的防护效果,通常需要添加高剂量的防晒剂。这些高浓度的防晒剂在阳光辐射下可能会引发多种有害反应,对皮肤造成潜在的刺激和其他伤害。因此,除非在强烈阳光下或在海滩等高辐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SPF15的防晒产品,以平衡防护效果和对皮肤的安全性。
除了SPF,防晒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PA值。PA是防护UVA的指标,通常以“+”号来表示,“+”号越多,防护效果越强。比如PA++++表示能提供非常高强度的UVA防护,其次PA+++表示高效的UVA防护,而PA++则为中等防护。UVA能够深入皮肤真皮层,导致皮肤老化,所以选择含有PA防护的防晒霜同样重要。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