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张 治

  张 治

  一段时间以来,江苏、湖南、安徽等多地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梯度培育库,引导企业逐步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企业分层培育体系已初步成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4万家。政策架构日趋完善,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给予支持,中小企业促进法通过“创新支持”专章进一步丰富了中小企业创新内涵和模式。

  不少地区也出台相应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北京市过去两年围绕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细分领域出台70余项产业支持政策,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上海市发布《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实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取消科技、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不良贷款补偿门槛。

  不过,创新型中小企业由于兼具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双重特点,成长的烦恼、面临的困难更多更繁杂,尤其是在政策适用、要素支撑、公平规范、营商环境等方面有更强诉求。例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还存在专业性不强、服务精准度不够的问题,部分企业持续稳定经营存在困难,等等。未来,要因地制宜,打造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优质生态。

  一方面,做好要素集聚协同,实现“1+1>2”的效果。解决好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关键小事,让他们心无旁骛谋发展。探索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的用地政策,优化空间保障。积极布局主导产业上下游,促进企业间协同联动、补链强链。建好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等共性技术平台,持续降低创新成本,让中小企业获取最适配的创新资源。

  另一方面,打破壁垒,增强创新。各级园区要破除传统招投标、资质审批等领域的隐性壁垒,鼓励搭建更多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搭建“天使—创投—私募—银行—资本市场”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做企业最可信赖的陪跑人。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各级园区寓管理于服务,增强企业长期发展动力和应对挑战的信心。还应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有事上门、承诺即办。加强数字化便利化支撑,探索“容缺审批”,实现监管服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推动柔性监管落地落实。(《经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评·融媒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教育
   第07版:烟水亭
   第08版:乡域
从“中国游”“中国购”看中国经济热力
当电影主角都化身成“小美”“小帅”
优化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瘦身咖啡”陷阱
家校共育,责任边界要厘清
九妹带你薅羊毛|0.99元解锁木作乌托邦! 榫卯手作体验课限量开抢
沉浸式逛展
浔问│考前焦虑别慌! 市五医院专家团队为考生家长解“心结”!
九江日报抖音号
九江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九江换客”第四期暖心上线!速来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