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作业不该成家长作业

陈发明

  陈发明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不少学生家长为给孩子恶补暑假作业而发愁,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学生的手抄报、假期旅行打卡视频、手工制作等作业,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只能由家长协助甚至代劳。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克服中小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但在日常教学中,形式主义作业却屡见不鲜。不少学校除了要求家长必须陪做作业、批改作业并进行视频打卡,还有五花八门的节日主题手抄报,给家长们带来负担。

  布置手抄报等创意类作业,原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观察生活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课外兴趣。但一些过于复杂的作业,超出学生认知和思考能力,只能推给家长。而家长代劳完成的精美制作,不仅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还可能在学生中滋生攀比和虚荣心理。个别孩子自主完成的作品,又因相形见绌而心生失落。作业如此完成,不仅增加家长负担,于学生成长也无益,违背了创意类作业的初衷。

  此类作业花样繁多。有的是基层教育部门为开展学校间的评比,在学区范围内安排的课外“规定动作”;有的是学校为塑造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设计开展的亲子类“自选动作”;还有的是个别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展的一些主题竞赛类活动。这些活动,若按照务实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学生自主轻松地完成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脱离实际、为评而评、为赛而赛、为展而展,让家长过度参与甚至代劳,则完全走了样、变了味。

  家庭作业不该成为家长作业。课堂教学延伸,不能伸得太长,把本该音体美劳等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带回家里推给家长。给学生家长减负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掌握好陪伴与参与的尺度,让孩子在真正的陪伴中快乐成长。课外作业要有,但是别出成“超纲题”留给家长做;评比竞赛可以搞,但不能搞得弄虚作假变了味;校园活动可以办,但切勿办得几方叫苦成负担。(《经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评·融媒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教育
   第07版:烟水亭
   第08版:乡域
让“赛场喝彩声”化作“消费新动能”
家庭作业不该成家长作业
莫让“无薪试岗”侵害劳动者权益
避坑
AI岂能成为形式主义的“帮手”
视频丨与九江抗战英雄跨时空对话:这盛世如你所愿!
陈国星导演游九江后直言:“我很羡慕九江人民!”
视频| 9月13日19:30,九江队VS上饶队即将激情开赛!
浔才码:服务“码”上办,兑现不画“饼”!
从7只到45只! 鄱阳湖生态保护见证彩鹮的“重生”
九江日报 抖音号
视频| 鄱湖精灵,鹤舞九江! 赣超联赛九江队对阵鹰潭队
“红月亮”绝美现身,错过的快补看高清视频!
他们“最美”! 7位教师跻身江西省“最美教师”行列
江西哪些家庭可以申领育儿补贴? 怎么申领?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