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作为九八抗洪精神的发源地,拥有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九江基础教育工作者与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出一条馆校协同育人新路径。通过建立“精神传承、实践育人”共同目标,创新设计“三步走”活动课程,实现了抗洪精神从认知到践行的有效转化,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推动馆校深度融合
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馆校合作突破传统参观模式,通过理念、资源和内容的深度协同,实现从“物理相加”到“化学相融”的转变。展陈馆开放“物、人、事”核心资源,学校对接少先队活动时空资源,共同设计系列化、课程化活动方案,形成教育合力。这种深度融合使展馆成为学校的“校外活动中心”,学校成为展馆的“教育实践基地”。
创新“三步走”课程模式
深化精神传承实效
前置学习阶段:各中队开展“抗洪知多少”主题队会,建立知识背景;组建“红领巾小记者团”,带着问题进馆探究。
场馆体验阶段:设计沉浸式互动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增强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和理解深度。
延伸实践阶段:组织分享会、布置“班级抗洪精神墙”,组建班级互助小组、开展校园安全宣传等实践活动,实现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
构建长效机制
保障可持续发展
建立馆校定期会商机制,将短期活动转化为长期课程体系;加强双方师资协同培训,提升教育实施能力;运用VR等数字化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创新体验方式。通过这些措施,确保馆校合作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增强了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感和荣誉感,更让九八抗洪精神从书本概念转化为真切的情感和具体行动,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提供了生动范例。未来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内涵,让伟大抗洪精神在新时代少先队员心中生生不息,激励他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柴桑区岷山乡中心小学 赵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