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科学识别与干预策略

孟群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其主要特征为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家长对ADHD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但在识别和干预方面仍存在诸多困惑。本文基于临床实践,通过典型场景分析ADHD的核心特征与鉴别要点,系统阐述家庭、学校、医疗三方协同的干预策略,为ADHD的科学管理提供全面指导。

  ADHD的临床特征与鉴别诊断

  ADHD是一种具有神经生物学基础的发育行为障碍,其诊断需符合三个核心特征: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根据DSM-5诊断标准,症状需持续至少6个月,出现在12岁之前,且在两个及以上场景中显著存在,并对社会、学业或职业活动造成明显损害。

  ADHD具体表现为:一、专注力的情境特异性。非病理性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对低吸引力任务(如写作业)容易分心,但对高兴趣活动(如电子游戏)可保持正常专注度。如6岁的乐乐虽然写作业时坐不住,但拼乐高能专注1小时以上,这说明其专注力存在兴趣导向性。而ADHD患儿则表现出跨情境的持续性专注力缺失,如7岁的天天无论对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的事,都难以保持专注,注意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同龄儿童。二、行为调控的场景适应性。正常儿童在规则明确的场景(如课堂、电影院)可激活自我调控机制,抑制不当行为。如5岁的朵朵在幼儿园活泼好动,但在电影院能安静就坐。ADHD患儿因前额叶功能异常导致行为抑制缺陷,表现为跨场景的行为失控,如8岁的壮壮在任何场合都难以安静,完全不顾场合规则。三、功能损害的广泛性。暂时性行为问题仅对单一功能域产生轻微影响,如9岁的琪琪虽然写作业拖拉,但成绩中等,社交良好。而ADHD则会对学习、社交、生活自理等多个方面造成明显困扰,如10岁的小杰因上课插嘴、冲动行为导致学业落后、人际关系紧张,且这些问题持续存在。

  家长需注意,以上鉴别方法不能替代专业诊断。若怀疑孩子可能患有ADHD,应及时前往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精神科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量表测试、智力及行为分析等。专业医生会通过多维度评估做出准确诊断。

  ADHD分级干预策略

  ADHD的干预是需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家校医三方合作是实现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早期识别、科学干预与持续支持,多数ADHD患儿可获得显著改善。家长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与学校、医疗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孩子构建支持性成长环境。

  家庭干预。对于疑似或轻度ADHD的儿童,家庭干预是关键。首先可通过行为动机优化技术,建立“低吸引力任务-高奖励活动”的行为链,如用动画片时间作为写作业的奖励,逐步延长专注时间。其次采用任务分解原则,将作业拆解为15~20分钟的子单元,穿插短暂休息,降低任务难度。此外,环境适配性改造也很重要,设立专属学习空间,移除玩具等干扰源,使用视觉日程表和计时器帮助孩子管理时间。在行为塑造方面,建议采用正向行为支持,用“先-后”陈述句替代否定指令,如“先完成写字练习,后可以去公园”;还可建立代币奖励系统,设立每日行为目标,达成即授予代币,累积兑换特权活动。

  学校干预。学校应提供特需支持,包括教学调整策略,如允许前排就坐、站立学习等适应性措施。教师可通过社交技能训练,组织结构化游戏小组,帮助孩子演练情绪识别、轮流等待等核心社交技能。重要的是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孩子表现,协同调整干预方案。

  专业医疗干预。对于中重度ADHD患儿,需要专业医疗干预。药物治疗方面,哌甲酯、托莫西汀等一线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使用。行为训练包括执行功能训练、心理情绪辅导等。此外,运动及社交训练、营养素补充等综合干预措施也很重要。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药物治疗都需严格遵医嘱,并定期进行评估调整。(孟群)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融媒·视点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乡域
   第08版:公益
科学防护降低健康风险
成功救治一名长期酗酒致脑中毒患者
多学科协作治愈一例复杂糖尿病足患者
跟骨交锁髓内钉术助患者快速康复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科学识别与干预策略
实施高难度颈椎手术
顺利实施腔镜微创甲状腺癌根治术
开展医德医风专项查房
儿童福利院综合门诊部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