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我的岳父岳母

黄发祥

  冬至将至,在这个我国传统祭奠已故亲人的日子里,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岳父岳母。我老岳父离开我们已35年有余,我岳母离我们而去也有6年多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在我脑海里盘旋着,始终难以忘怀。 

  我岳父叫高云,是一位南下干部,1948年春参加解放军,跟随部队一路从东北南下来到江西,参加了解放九江的战斗。五十年代初,还在武宁山区一边剿匪,一边建立地方武装。直到1963年才转业到永修县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县民政局局长、卫生局局长、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自参加革命以来到离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奉公的一生。他在永修县工作期间,下乡总是骑自行车,经常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遍了全县大小乡村。县里的人只要一说到高云副县长,都赞誉不已。 

  我岳父在参军南下之前,是一个穷苦农民,在家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人忠厚老实,二十多岁就成了家。我的岳母名为刘淑贤,是一个东北人,大字认不了几个,但她很贤惠,为人很有修养,明世理,生活节俭,很能吃苦,对子女教育也很有一套办法。她与岳父是结发夫妻,恩爱了一辈子。一共生有五个孩子,三男二女,我爱人是老大,五个小孩在我岳父岳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都很争气。同时,对父母都非常孝顺。那时生活非常艰难,但他们面对困难却不叫苦。岳父天天兢兢业业地上班工作,一年有一半时间在乡下,岳母一个人带着五个小孩在家,除管理家务外,还利用时间自力更生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家里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 

  岳父平常勤奋好学,工作勤勤恳恳,原则性强,为公说一不二,一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1969年,珍宝岛战争时,他毫不犹豫地把大儿子送去当兵;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后,我岳父又自觉地把二儿子送到农村去,直到国家有政策规定可返城才进了工厂;最小的儿子当上公务员,也是自己考取的。他老人家在廉洁自律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几十年来从不收受别人和下属的礼物钱财,六、七十年代每次下乡,吃饭都按规定交纳伙食费,过年过节到乡村考察慰问,干群送点农副产品,他都如数给钱。据说有一次岳父下乡到永修吴城检查工作,当时吴城的花生、大板瓜子比较有名,基层干部问他:高副县长快过年了,送点花生、瓜子给你过年。临走时,都把东西送到手边了,但他老人家谢绝说:不要,我家里买了,你们留着卖给别人吧。结果一颗花生一粒瓜子都没有要。 

  岳父岳母以江西为家,一生都奉献给了江西。我岳父他老人家苦了一辈子,在1982年离休后,五个孩子也个个都长大成人了,家里生活逐渐有所好转,他本该可以休养休养,享受点好日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离休不到两年,就得了重病,当发现病情时,组织上动员他去医疗条件好的地方检查治疗,可我岳父坚持不离开江西,结果除了在县里、省里医院治疗以外哪里也没有去。他说不要给组织添麻烦。最终在1984年4月病逝了,享年62岁。我岳父逝世后,永修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丧事由组织上给予隆重办理,我岳母虽然是一个从东北过来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但她跟着我岳父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顾家庭、明世理、相夫教子的好人,她心胸开阔,疼爱小辈,团结邻里,对人和气,好帮人,好让人,一辈子善良,直到2013年夏离开我们,享年87岁。县城的街坊邻居都说刘姨是个大好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专题
   第A3版:综合新闻
   第A4版:融媒·时评
   第A5版:国际国内
   第A6版:专刊
   第A7版:烟水亭
   第A8版:广告
来不及说再见
化浆成纸
与《九江日报》同行
忆我的岳父岳母
负暄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