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方 圆
9月19日,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新带队做客《清风热线》,围绕直播主题“文旅融合赋能美好生活”回应社会关切。
直播主题
文旅融合赋能美好生活
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新:近年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盯打造区域文旅中心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奋斗目标,干字当先、奋发有为,大力实施文旅攻坚行动,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持续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增效。
一是强化文化挖掘,着力让“诗画九江”可感可触。深入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名人文化、诗词文化、书院文化,推动九江优秀人文资源“具象化”,让市民游客可感、可触。创作了《为了谁》《浔遗寄》《梦回浔庐》等一批文艺精品,广播剧《禾下乘凉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情景剧《课本里的九江》深受观众好评。梳理中小学教材中出自九江的21篇课文,出版《跟着课本游九江》书籍,推出“背诵诗词九江GO”活动,开发精品研学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中国课本城市”。高标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一期、二期),已成为广大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
二是强化文旅供给,着力让“畅游九江”有品有位。坚持景区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三箭齐发”,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庐山、庐山西海、鄱阳湖吴城候鸟旅游区、鹿鸣谷等景区业态日益丰富、人气持续高涨,春节、“五一”假期,庐山闸机客流量均列全国5A级景区第八位,创历史新高。坚持把九江城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建成了九动梦工厂、九派之眼等一批文旅爆款项目,夜市、夜游、夜演等“夜经济”活力持续释放。以民宿经济为牵引发展乡村旅游,围绕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打造“九江美如画 周末趣度假”品牌。坚持“文旅+百业”发展理念,文旅、体旅、商旅等业态融合不断深入,“跟着赛事游九江”“跟着演艺游九江”悄然兴起,赣超、马拉松赛、龙舟赛期间人气爆棚。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着力让“情绪价值”拉高拉满。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服务提质行动,优化游客体验,提升文旅消费性价比。坚持文化乐民,今年举行了明星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艺活动9场,开展“湖边艺站”“每周有戏”等群众文化活动4800余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实施“宠粉行动”,推进景区出台门票优惠、餐饮折扣等“文旅大礼包”。深入开展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专项整治,在热门旅游景区景点增设“文化旅游执法服务岗”“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为游客提供服务,旅游投诉量持续下降。优化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机制、旅游纠纷“先行赔付”机制,切实保障游客权益,让游客玩得安心、游得舒心。
直播互动
热线问题▶▶▶
市民刘先生:我很关注赣超赛事,目前第二阶段淘汰赛已火热开启。在第一阶段比赛中,场场火爆,不仅仅是体育赛事的比拼,更是一场文旅盛宴,请问我市文旅部门是如何借助赛事来宣传九江文旅,下一阶段还会有哪些举措?
市文广旅局宣传推广科科长蔡校华:感谢您对九江文旅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赣超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展示九江文化魅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赣超第一阶段,我局围绕“服务赛事、借势推广”的思路,通过文化赋能、资源联动和宣传推广,初步实现了“以赛引流、以赛促游”的效果。
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文化赋能,点燃浔阳古城夏日激情。在紧张刺激的足球赛事中,希望球迷们感受九江独特的城市底蕴。我局在赛场外围设置展位和展板,通过现场讲解、发放文创礼品等方式,向观众推介九江特色景点旅游线路。精心组织主场赛前暖场节目,赋予浓厚的九江特色,极大地活跃了现场氛围,提升观众观赛体验。
二是赛事带动,推动体旅融合发展。许多外地观众是专程为足球而来,必须让外地游客在九江留下来、玩得好。为此,我局不仅策划了“跟着赣超游九江”主题线路,整合庐山、庐山西海等重点景区资源;还特别推动全市21家A级旅游景区(点)推出联动福利,在九江主场比赛日的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凭当场球票即可享受门票优惠。真正让“一场比赛”延伸为“一趟旅程”,拉动文旅消费,让外地球迷的九江之行更加超值。
三是密集宣发,持续唱响文旅品牌。通过赛事向全国展示九江的现代活力与文化魅力,依托全市文旅新媒体矩阵,推出“跟着赣超游九江”系列宣传,制作赣超系列宣传视频、推文等,目前已发布60余条,文案中融入全市各类文旅资源推介,吸引球迷观赛,同时体验“悠然庐山 诗画九江”的独特魅力。我局希望通过这个火爆的IP,让更多人看到,九江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活力与激情,让每一场赣超主场比赛,都成为展示九江文旅形象的金字招牌。
为做好赣超淘汰赛阶段的文旅宣传工作,我局多措并举,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继续串联整合九江文旅资源,持续优化“跟着赣超游九江”主题线路,加大景区景点、星级酒店、等级民宿等优惠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等,全方位宣传九江旅游优惠政策、特色线路和品牌活动。此外,还精心筹备了9月21日九江队对阵新余队的主场赛事暖场活动。本次暖场节目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点燃现场气氛,为前来观赛的游客与市民呈现一场独具浔阳风情的文旅盛宴。
市民张先生:我是柴桑区一家景区的负责人,想了解市文广旅局在提升服务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制定了哪些具体措施?
市文广旅局市场监管科科长陈军明:市文广旅局认真贯彻全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动员大会精神,研究出台“7+6”措施(即:7个优化、6个强化)。
持续提升“七个优化”。1.优化导游证件办理机制。公示自领、代领导游资格证、导游证的有关事项清单,实现办理证件只跑一次。
2.优化旅行社设立审批流程。旅行社的设立现场踏勘环节改由承诺替代,审批流程从13天缩减为3天。
3.优化旅行社质保金缴纳方式。推动保险替代现金或银行保函缴纳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保险机构为准),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4.优化文化旅游投诉与仲裁衔接机制。将调解不成的投诉件直接转入仲裁程序,快速稳妥有效处置涉企诉求。
5.优化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依据行业属性和风险等级将执法事项分为重点与一般类别,并基于企业信用记录、违法历史及整改效果将其划分为A(低风险)至D(高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采取差异化措施,同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实时数据更新企业风险等级。
6.优化执法检查模式。制定年度检查工作计划,公示检查事项清单,实施联合执法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检查、重复执法、随意执法、执法扰企等问题,着力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经营环境。
7.优化新业态审慎包容监管方式。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剧本杀、电竞酒店、沉浸式演出、密室逃脱”等备受年轻人推崇的新业态、新行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综合应用多种监管手段,除对经营主体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内容进行审查和监管外,不干预经营主体自主经营行为。
坚持做到“六个强化”。1.强化涉企奖补兑现。对照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奖补实施细则,对符合奖补条件的企业“免申即享”“即申即办”。
2.强化“文旅惠”平台的应用。从2025年起,所有旅行社申报“引客入浔”奖励,全部从“文旅惠”平台申报,实现申报“不见面”。
3.强化导游合法权益保障。全面推动旅行社为注册导游缴纳社会保险,要求旅行社将注册导游上传全国旅游监管平台,纳入监管范围,保障劳动者和用人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4.强化营商的文化氛围。定期开展文化进园入企活动,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创业,增强营商环境的文化内涵。
5.强化柔性执法落实。执行文旅领域“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清单,积极落实非现场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轻微的企业进行警示约谈教育,在官网、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公布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等行政处罚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6.强化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加强执法人员教育,签订《文明执法承诺书》,增强执法为民意识,明确涉企行政检查标准和规范,坚持“五个统一”“八个杜绝”,通过强化刚性约束,保障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市民陈女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方面,请问九江有哪些具体举措,即将来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有哪些非遗活动值得期待?
市文广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张玉霞:我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6项,居全省首位,省级项目59项、市级项目276项、县级项目537项,其中宁红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方面,我局主要从“六个+”着手。“非遗+旅游”双向赋能发展。将非遗有机融入旅游景区、休闲街区,武宁打鼓歌、采茶戏等项目在西海湾等景区常态化展演;湖口县付垅乡、瑞昌市夏畈镇获评全国首批非遗旅游小镇;庐山西海柘林老街“非遗+美食”被央视专题报道;推出“那么浔”非遗主题餐厅,威家毫厘酒楼、三石生态园、武宁小馆等非遗特色餐厅。
“非遗+教育”培育传承力量。在九江学院连续四年组织开展湖口青阳腔、九江山歌、武宁打鼓歌研修培训,并开设“青阳腔艺术”“江西省地域艺术特色欣赏”等综合教育选修课程。开展非遗进校园,瑞昌剪纸、湖口青阳腔、瑞昌采茶戏、浔阳花灯、徐门拳等项目在校园广泛流传。推出义门陈文化产业园、瑞昌南义镇等12个非遗研学点。
“非遗+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现有非遗工坊22家,让更多群众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其中共青板鸭、宁红茶、桂花茶饼、新合豆条等项目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景泰蓝、瑞昌剪纸订单式生产销往全国各地,都昌绳结等项目成立“非遗传承人文创工作坊”,帮助育儿妇女灵活就业。
“非遗+节庆活动”营造传播氛围。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共赏非遗过大年”“赶个年味集”“端午民俗主题活动”“范镇河灯节民俗活动”等节庆活动,修水哨子美食市集成为春节符号,湖口粑俗、彭泽板龙、湖口草龙构成独特年味亮相央视。
“非遗+数字化”拓展传播边界。固化“九江非遗说”宣传品牌,开设“九江非遗”公众号和视频号。组织开展“非遗贺新春 我的家乡年视频”直播活动,拍摄春节主题宣传视频,在各类网络媒体平台展播。九江桂花茶饼市级传承人梁晶入选全国“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哺育名录第一批入选名单,“非遗美食守护人钟斌”等视频号深受网民认可。
“非遗+舞台艺术”创新传播方式。以精品剧目的创作和演出为抓手,创排了《浔遗·寄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韵集》、《九江非遗说—山江湖城浔阳韵戏曲联唱》系列九江非遗说舞台演艺项目,《九江非遗说—少年非遗说》舞台剧也已列入创排计划。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局准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在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组织非遗好物消费月活动,30项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展销、互动体验,10月7日还有非遗长桌宴,不光有九江传统非遗美食展示,大家还可以坐下来品尝九江非遗菜品;在李公堤开展非遗展示展销和节目表演。以上是中心城区的活动,更多县(市、区)活动可以关注“九江非遗”公众号。
市民胡先生:九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对游客体验非常重要,请问市文广旅局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方面有什么好办法?
陈军明:今年以来,我局聚焦“导游更诚信,市场更规范,监管更严格,游客更满意”旅游市场目标,开展了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宣传服务更有力度。在“九江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辟“九江文旅专项整治进行时”专栏,发布相关政策、案例、成效新闻14篇。结合龙舟赛、“5·19中国旅游日”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专题宣传,发放集中整治宣传手册800余册。公布全市49家旅游包车客运企业、206家旅行社名录,公布非江西籍导游备案名单,引导广大市民和游客选择正规旅游企业和导游。执法队伍与市场主体间搭建“文化执法会客厅”,开展行政执法面对面活动,并一对一解决企业诉求。在节假日安排文旅业务骨干进驻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在热门旅游景点增设“文化旅游执法服务岗”,及时做好旅游服务。
二是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工作,被文化和旅游部、司法部确定为全国试点城市,今年5月份,司法部组织召开“社会仲裁”调研座谈会,九江仲裁委作为江西唯一代表参会,在会上专题介绍九江“公益旅游仲裁”的创新实践经验;今年1~6月份,全市共受理旅游投诉案件11起,涉案金额28580元,减免仲裁费6600元,调解满意度100%。推行“旅游纠纷先行赔付”机制,成立旅游诚信退赔中心,设立退赔资金专户,减少消费者处理纠纷等待时间,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侵权先行赔付5笔,累计21840元,惠及游客200余人。推行九江市旅行社行业“红黑榜”制度,今年一、二季度发布红榜24个、黑榜1个,推动行业自律。
三是整治工作更有成效。在“九江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同时发布《关于开展九江市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的公告》,公布旅游投诉举报热线。依托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运用远程勘验监管模式,对旅行社的合同签订、行程安排等进行全面审查。开展环庐山旅游市场联合整治行动,联合公安、市监、交通及环庐山辖区政府开展环庐山旅游市场联合整治,进一步规范环庐山旅游市场秩序。截至目前,全市查办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旅游案件121件,发现并处置各类问题129个,发布5起指导性案例和第一批4起典型案例,两起案例入选全省第三批和第五批集中整治工作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市民王先生:我的父母都已经退休,很喜欢旅游,也常常会接待外地来九江旅游的同学,现在银发经济话题很火,请问市文广旅局在适老化旅游方面有哪些政策?
市文广旅局资源开发科科长胡春玉:感谢您对银发经济的关注!近年来,市文广旅局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决策部署,围绕“适老化、便利化、品质化”目标,推出系列举措:一是支持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完善无障碍通道、休息区、紧急救助服务等适老设施;二是多个A级景区针对老年人群体实行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比如庐山景区、庐山西海主景区等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收门票;三是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统筹全市旅游资源,推出一批人文景区、度假区、民宿、中医药康养基地、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红色旅游等长线文化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了14条适老精品旅游线路;四是推动银发旅游向银发旅居转变,建设环庐山、环庐山西海民宿群,推出一批宜游、宜休、宜养符合老年人出游休闲度假的民宿,突出秀峰、长水景区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打造高品质康养民宿小镇,打响“九江美如画 周末趣度假”微度假品牌,打造适老休闲旅居度假胜地。下一步,我局将持续丰富康养、度假、旅居等主题线路,打造友好、安心、舒适的老年旅游环境,让长者畅游、舒心。
收听收看及互动方式
广播直播
九江新闻广播FM90.0红调频
视频直播
“掌中九江”App、“云上九江”App、“听见广播”App
音频直播
微信公众号“九江新闻广播”、云听客户端、蜻蜓FM
联系我们
电话:0792-8124433
0792-8214433
登录“九江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留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