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湖护鸟人21年的坚守

本报记者 柯亭依 柳飘蕙
  “保护候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是做善事、做好事。”21年前,一位爱鸟人士偶然间这样对他说。他轻声允诺到:“既然是好事,那我就做。”一条路数不清走了多少趟,一片湖记不得眺望了多少回,一路艰辛却未曾退缩,护鸟之路这一干便是21年。他就是被称为东湖护鸟队长的柴桑区港口街镇生机林村民李洪宝。碧水连天,飞鸟翔集,东湖之畔呈现一派生态和谐之景。冬日时节,九江新闻网《新春走基层》报道组来到东湖之畔的候鸟保护工作站,听听李洪宝讲述他的护鸟故事。 

  今年62岁的李洪宝,从1998年开始干起护鸟的活。“冬候鸟爱吃庄稼,那时村民们总喜欢拿棍子赶。”李洪宝一遇上,总不厌其烦对村民说,它们都是从西伯利亚万里迢迢远道而来,你们驱赶的时候要轻点慢点,更捕不得、毒不得,并在湖边树起保护候鸟的宣传牌,跟村民宣传起保护候鸟的好处。 

  冬候鸟10月中下旬来,来年4月份走。每年等候鸟迁徙后李洪宝才外出打零工,9月底又赶回家。“不守在它们身边,我不放心。”李洪宝内心眷恋生灵,爱鸟如痴。然而那时护鸟这份工作,全是义务,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家人埋怨,村民笑他傻,但李洪宝一根筋、不听劝。每天巡查、看护,清理湖边的树枝、电线,排查湖中的天网,早出晚归,奔走在护鸟一线。 

  孤舟一叶,风雨无阻。李洪宝的护鸟举动感染了身边村民,如今东湖护鸟队员已经扩展到了9人。他们三人一组,早上5点多骑着摩托车,沿着东湖、沙湾、镜湖等候鸟栖息地巡视,20多公里路要花费近3个小时,晚上再次踏上护鸟路,时常回来时已到凌晨1点。 

  “现在各级政府重视候鸟保护,不仅每位护鸟员每年能领到6000元工资,还配备了手电筒、望远镜,提供中餐。”李洪宝说,在巡视的路上,听着天鹅清脆的鸣叫声,心情会无比舒畅。看到候鸟不停在空中盘旋,仿佛像老朋友一样打着招呼,那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只要自己还活着,身体还走得动,护鸟就会一直做下去。”李洪宝护鸟心坚,初心不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政经新闻
   第A3版:国际国内
   第A4版:广告
东湖护鸟人21年的坚守
2018年全市开放型经济交出优异“成绩单”
春节期间社会治安平稳有序
我市迎来返程高峰
我市举行环卫市场一体化演练活动
我市奖励一批高技能人才
九江新增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我市获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工作
非遗文化闹新春
庐山风景区连获两项“国字号”荣誉
18张“新名片”为永修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