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谱写脱贫攻坚“共青篇章”

  吴 翔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孔 颖

  今年以来,共青城市始终坚持以“拧螺丝的精神”,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在实处。在共青城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59户4362人,其中,1062户4186人达标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十二五”和“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两个翻番”目标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指数达96.09%。

  党建引领 脱贫路上激发“新动力”

  “扶贫工作就是以真心换真情,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共青城市人民法院派驻苏家垱乡土牛村第一书记罗时罡驻村两年来,同贫困户结下了深厚情谊,也激发了贫困户“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55岁的陈金元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体状况较差,干不了重活。他想承包鱼塘,可是家里又没钱。罗时罡听说了他的想法后,帮他争取到了万元小额信贷和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如今,陈金元带上能干活的弟弟搞起了生态养殖,水里养鱼、水面养鸭。近200亩水塘成了“聚宝盆”,每年给他带来不菲的养殖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直以来,共青城市大力实施“市领导挂点帮扶、单位定点帮扶、乡镇和十大牵头部门一线帮扶、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驻点帮扶、结对帮扶、干部入户帮扶”的帮扶机制,由党委组织部门选派4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1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致富亲家”,用心用情帮扶贫困户。

  同时,推行“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公司”“四位一体”运行机制和“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一领办三参与”多样化合作经营模式,38个村建立村集体运营公司,培育具有扶贫带动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28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6人,60%的合作社由村级党组织、党员领办,5个“十三五”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

  乡贤示范 致富路上飞来“领头雁”

  燕中帮是共青城市高新区鑫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江益镇的乡贤。他在企业设了一个扶贫车间,主要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残疾人就业。江益镇栗坂村村民胡庆红因腿脚残疾无法外出务工,燕中帮就长期让他在家加工简单的零部件,既照顾了他的情绪和自尊,也解决了他生活收入问题。

  在泽泉乡,乡贤李良武开发的农业观光项目,吸纳了20多名贫困户就业;在金湖乡,乡贤熊美照长期结对帮扶5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给予每户每月400元帮扶资金……近年来,共青城市通过乡贤会凝聚乡贤力量,引导和鼓励乡贤通过资金资助、安排就业、结对帮扶等形式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一批贫困户在乡贤的帮助下顺利脱贫。

  目前,共青城市成立了5个乡贤联合会、41个乡贤分会,吸引了1000多名乡贤入会。这些乡贤们各有优势、各有所长,有资源又有想法,是脱贫攻坚路上一股“爱心暖流”,更是致富小康路上的一群“领头雁”。

  创新模式 小康路上稳固“致富源”

  产业发展难,农业发展更难;发展扶贫产业,选准产业是前提。共青城市扶贫办副主任胡亮介绍,共青城市坚持“政府+市场”模式,成立了产业分析研判小组,先后赴附近县(市、区)学习考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最终将中药材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的主推产业,并出台《关于激励贫困群众种植中药材产业的奖补方案》。“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鼓励贫困群众利用自留地、荒山荒地等闲置土地种植中药材,依托现有葛根、黄精两大种植基地签订技术指导和包销协议,这样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种植中草药的后顾之忧。”

  目前,共青城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近千亩,197名贫困群众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葛根400余亩,每亩预计增收2000元至3000元,政府免费提供葛苗和技术服务,葛根种植合作社按照不低于每公斤3元保底价收购。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也是广大群众的致富之源。近年来,共青城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立足市情强产业,建立事前防风险、事中强支撑、事后谋销路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建成了九江市首家消费扶贫生活馆,从而贯通产业发展从布局、生产、销售“筋脉”,筑牢产业支撑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政经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视点·时评
   第05版:国际国内
   第06版:专刊
   第07版:文化·体育
   第08版:广告
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部署会召开
奋力谱写脱贫攻坚“共青篇章”
本周五我市将拉响防空警报
湖口县:颗粒归仓
九江火车站为新兵运输开通绿色通道
江西省安全生产专项巡查公告
九江日报社新媒体人才招聘启事
“联泰·万泰城2020广场舞大赛”德安站比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