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丽宏
白露,于二十四节气中排行十五,是最富诗意的一个节气。
《诗经》里一首《蒹葭》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青霜,渲染出一幅萧瑟清冷的秋晨小画:苍青芦苇丛中,女子穿越露水的清凉气息,如远如近……
当“白露”二字从唇齿间轻轻滑过,视觉上似有露珠的洁白闪亮,心尖尖上留下一丝清凉。白露时节,天真正凉了。昼夜温差大,露水始现身。散步时,看无数亮晶晶的露珠闪烁在晨光里,一双中年的眼睛也恢复了澄澈,像得到了润泽。
它们静静泊在草叶树丛中,像上苍悄悄捧给人间的珠宝。
在古人看来,秋露,夜自天庭来,晨复天庭去,是天地间回旋的一抹精气,可以祛疾治病。中医认为,露水味甘性平,尤其白露节令以后的秋露,秉承秋夜肃杀之气,最宜用来煎煮润肺的草药。李时珍《本草纲目》里道:“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红楼梦》里,宝钗为了治疗自己的先天热病,常服用一种“海上仙方儿”名曰“冷香丸”。其中一味不可或缺的药引,便是白露节的露。那个奇异的方子:白色花蕊四种——阳春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季的白芙蓉,寒冬的白梅花;无根之水四种——雨水时的雨,白露节的露,霜降日的霜,小雪天的雪。
一味冷香丸,包含了四时物华和仁瑞之泽,妙在以花为药,奇在顺应自然;而白露,也算天降的灵水。其中意象,着实寄托着曹雪芹悲天悯人的情怀。
白露之露,更滋养着文人雅士的诗心,催生了无数诗歌佳作。唐人徐敞题为《白露为霜》的五律里,有一句道:“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十个字精准点透了白露的生成过程:白露前后,夜里空气遇冷凝结,化为水汽,缕缕袅袅,无声飘浮。水汽沾附在草尖儿上,花瓣上,青瓦上,沾附在宫阙的玉阶、庭院的茅檐上,构成白露时节大自然寒凉澄澈的景观。
这诗歌世界里神性的一珠,同雪花一样接近美好的天堂,“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这是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里写到的白露:江面上,白云城垣的倒影在轻轻摇荡,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中滴落。月光照露珠,露珠映秋月,双倍的空灵梦幻。
凉风白露夕,此境属诗家。一滴秋露里,折射出愈来愈寥廓的秋境:起初,露水由碧草绿叶衬着,“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继而,露水被喧妍秋菊含着,“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不管是飞在暗夜,还是降在清晨,白露之露,都是清灵灵的婉约词。低调,又纯净;深幽,又凄清。
秋露遍地,跟秋天、秋夜,秋风、秋阳,构成恰恰好的绝配。一滴白露,饱满圆润的曲线里,映现的是季节的走向,折射着万物的成熟。
白露里,住着秋色,住着清词,住着诗人的悲欢哀乐,也住着一部秋天的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