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璐)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严防微腐败、筑牢集体资产安全防线,武宁县清江乡纪委以村级财务公开、资产租赁、项目招投标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通过“专业检查+纪律监督”双轨模式,推动“三资”管理规范化、透明化,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
“集体土地流转公示期够不够?项目审批手续全不全?”在专项检查中,乡纪委全程介入,既监督专班是否“应查尽查”,杜绝“走过场”;也督促各村“即知即改”,确保整改到位。针对合同不规范、财务公开不及时等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销号管理”机制,对违纪线索一查到底。今年以来,已核查合同127份,整改问题32项,约谈责任人8人次,以铁腕手段筑牢防线。
面对“三资”监管专业性强、风险点多的挑战,清江乡创新“专班核查+纪委监督”模式:财政所、农经站等部门组成技术专班,对资产底数、租赁合同、资金使用等进行“把脉问诊”;乡纪委同步跟进,重点监督程序合规性、整改实效性,对敷衍塞责者严肃问责。某村因未公开集体收入被责令整改,2名责任人受通报批评;另一村规范租赁流程后,年增收租金12万元,实现“管理提效、集体增收”双赢。
“‘三资’管理需久久为功。”乡纪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监管纳入日常重点,紧盯资产处置、项目招标等高风险环节,通过“四不两直”抽查、大数据比对等方式,推动监督常态化。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对反复问题启动“一案双查”,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形成“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