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多过“紧日子”百姓才能过“好日子”

  1月28日,在两会上,《广东省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出炉,要求腾出财力用于保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等领域支出。以政府“紧日子”,成就大家的“好日子”。

  广东省“预算草案”有着两个变化,一个是大力压缩三公经费,一个是提高民生项目开支。这样的变化也正对应了执政理念。1月28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马兴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严控三公经费预算。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事业的前行,政府和百姓一样,都实现了“手里有钱了”。“手里有钱了”,一些地方也就开始大手大脚起来了,认为“只要不把钱装进自己腰包里”,多花点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新华社曾经做过一次调查,一些地方政府采购里,出现了不少名牌产品,而这些产品虽然是“物有所值”的,而实际上也是“可有可无”的。比如,一个U盘,确实是办公的标准配置,但是,几十元一个的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而有的单位却买了几百元的。比如,一台电脑,3000多元的完全可以满足办公需要了,有的地方却采购了价值上万元的。这就是不知道过“紧日子”的负面典型。

  政府需要学会过“紧日子”,就像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一样,普通百姓过日子一般都是精打细算,“只买对的”而不是“只买贵的”。政府过日子和百姓过日子是同理的,必须把钱花在刀刃上,该花的钱当然一分也不能少,政府的三公消费,说到底也是政府运行需要。但是,必须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这就需要压缩三公经费。

  在这次两会上,广东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政府部门都要过“紧日子”,这是执政的情怀体现,这是执政的理念呈现。三公经费能够做到“少点再少点”,民生事业的投资就能“多点再多点”。最近这几年,广东的发展大家都看在眼睛里,道路越来越平坦了,城市越来越美丽了,公共设施越来越健全了,民生事业越来越发展了。这就是政府过“紧日子”之后呈现出来的百姓的“好日子”。

  我们看到,广东省制定了发展规划,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资金的投入将更大,建设的标准将更高。削减的三公经费将全部投入民生事业的发展之中。这才是该有的执政情怀。

  政府要过“紧日子”,意味着政府的“紧日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一环。实际上,2016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说过“要让企业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过“紧日子”理应成为政府的常态。

  政府的“紧日子”背后是民生的“好日子”。         (郭元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政经新闻
   第A3版:综合新闻
   第A4版:融媒·时评
   第A5版:要闻
   第A6版:金融世界
   第A7版:文化·体育
   第A8版:视点
回望九江正风反腐的这一年,请您来点赞!
政府多过“紧日子”百姓才能过“好日子”
不痛不痒的年终总结有人看吗
公共治理须摆脱情绪摇摆律
直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