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吾辈之微光汇成时代之炬火

——学习全国“最美教师”肖惠文先进事迹的思考与实践
朱海松

  全国“最美教师”肖惠文,是江西省吉安市一名普通的乡村青年教师。多年来,他坚守在农村教育一线,用音乐架起桥梁,为资源匮乏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与未来的窗。他自费购置乐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合唱团、开展节奏训练,更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许多曾经沉默寡言、缺乏自信的学生渐渐变得开朗明亮。肖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耕耘,诠释了“教育即唤醒”的深刻内涵,成为学生眼中那束温暖而坚定的光。

  肖老师的事迹感人至深,不仅在于其精神的崇高,更在于其行动具有广泛的“可学性”。作为普通青年教师,我们或许无法完全复制他的经历,但完全可以学习其精神内核,并将其转化为契合自身岗位的具体实践。

  学习肖惠文老师,并非机械模仿他赴农村执教的经历,而是要学习他那种“立足本位、深耕细作、以专业与热爱创造不凡”的教育理念,将他的精神真正落实到日常教育行动中。

  一要学习肖老师的“扎根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深耕本职”的实际行动。肖老师长期坚守乡村教育一线,我们同样可以深度融入所在学校,将当前岗位视为实现教育价值的主阵地。主动了解校情、学情与社区背景,发现真实需求,摒弃“躺平”心态,克服职业倦怠。同时,坚守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高效上好每一堂课、用心批改每一份作业,将对教育的敬畏与热忱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二要学习肖老师“眼中有人”的教育态度,把对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他真心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眼中重新有光。我们也要尽快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姓名与面孔,传递最基本的尊重与认同;利用课间、午休等碎片时间,开展简短而真诚的“微交流”,持续积累信任;还可以建立“学生闪光点档案”,记录他们的兴趣特长、进步瞬间和优良行为,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

  三要借鉴肖老师“专业赋能”的方式,以学科特长助力学生成长。他以音乐赋能学生,用专业激发自信。我们也可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将知识学习与兴趣活动结合,例如组建文学社、数学思维小组、体育特色项目等,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武器”;开发微课程或主题项目,从一个小型社团、一次活动做起,让创意在实践中生根;善用现有资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创造力弥补条件的不足。

  四要像肖老师那样让“情怀落地”,聚焦“解决真问题”。他切实改善了农村美育缺失的现实困境。我们也要积极识别身边的真实问题,关注学生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推动小微改变,如推行班级阅读计划、组织户外活动减少手机依赖、开展心理健康小课堂等,在破解具体问题中体现教育者的价值。

  学习肖惠文老师,不是为了成为第二个他,而是要像他一样,在自己的教育坐标上,发出同样温暖而坚定的光。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去唤醒、去点亮、去陪伴。这才是对最美、最真诚的传承,也是对教育使命最踏实的回应。(朱海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融媒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教育
   第07版:烟水亭
   第08版:乡域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共育校园清朗空间
举行新引进教师培训结班式
“校长咖啡日”活动温馨开启
开展“铭记九一八”主题队课
少年讲述传薪火 红色精神润心田
举办班主任实务培训
推普周里展风采
联合教研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
“听看评议”相结合 教研指导促提升
以吾辈之微光汇成时代之炬火